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并非坏事

http://www.CRNTT.com   2015-01-22 09:21:41  


  中评社北京1月22日讯/据报道,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2014年中国财政收入预计同比增长约8.6%,意味着自1991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增速重回个位数时代,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增长停滞,至少有五个省份财政收入未完成年初预算。

  上海金融报发表财经评论人莫开伟文章表示,财政收入是国家的“钱袋子”,体现政府拥有的可供支配的资金能力,财政收入减少意味着政府资金支配能力下降。从现实看,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低迷和世界经济疲软,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已是必然趋势。尽管如此,这一数字也引发各界担忧,这是因为中国正在推进养老并轨改革,须充分发挥财政逆周期功能,需要大量财政资金支持。同时,医疗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的投入,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的投入也必不可少。此外,还有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这一切都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的困难和压力。因而,社会的担忧可以理解。

  然而,反过来看,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不见得就是坏事。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可倒逼各级政府对财政体制、经济状况、财政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更理性、更深刻的反思,促使中国财政收入管理体制更完善、财政资金管理手段更先进、财政资金使用发挥更大效益。

  文章分析,从当前看,一是可倒逼政府加大减税让利力度,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从而培植更加稳定的税源,为财政收入再次大幅增长奠定基础。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过去的财政高速增长不少是建立在“杀鸡取卵”、加大企业税赋甚至是收劝过头税”基础上实现的,这种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只能使财政收入变得更糟糕。唯有政府做出暂时利益牺牲,进一步为企业减税,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实力,才能为税收再次增长提供不竭动力。

  二是可倒逼各级政府加大经济发展力度,消除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进一步采取措施引导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并切实下放行政审批权力,消除行政、体制性障碍,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同时,督促政府“借力”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改变过去对社会公共事务投入的大包大揽格局,不断创新投入方式,通过PPP、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