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引领经济新常态应解决十二大难题

http://www.CRNTT.com   2015-01-08 09:15:07  


 
  问题之三:投资依赖过度

  “投资依赖症”是指经济对投资需求、政府投资和非理性投资的过度依赖。中国已出现了较明显的“投资依赖症”,具体表现在:

  首先,对投资需求过多,投资率持续超过警戒线。从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GDP)来看,发达国家的投资率一般在20%左右,新兴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投资率在40%左右。若投资率长期维持在50%(警戒线)以上,则意味着经济增长对投资过度依赖。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投资率基本正常,但进入新世纪后投资率不断攀升,2010、2011、2012、2013年分别达到69.5%、66%、72%、78.5%。近5年来维持在65%以上,大大超过了警戒线。

  其次,政府投资的比重偏高。据金三林研究,2005年中国投资率比1992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其中政府投资贡献了2.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7.3%;居民投资贡献了2.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1.3%;企业投资贡献了0.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1.4%。因此,政府投资增长、居民房地产投资增长成为中国投资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再次,非理性投资较多。非理性投资是指“预算软约束”、缺乏投资责任约束的投资和追求投机效果的投资,没有准确的指标来衡量。由于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反映在负债上),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大致符合此标准,故以此大致代替说明。据审计,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债务达到17.9万亿,截至2012 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达到37.23%。201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28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86013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大致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0%。

  问题之四:扩大消费障碍多

  近年来,消费增长低于投资增长,消费总体较为疲软,其影响因素有:

  一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难。收入分配不公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喊了多年,但至今未取得预期的进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是既得利益阻碍较大,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不够。国民收入包括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三大部分,前两者与居民收入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三者之间博弈居民是能力最弱的,因而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3.03倍,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

  二是降低税费负担不易。税费是对居民收入的一种扣减,对消费影响既大又直接。税费改革可以说一直伴随着改革开放整个进程,但由于中国政府主导经济的体制没变,日益庞大的官僚机构和队伍、大规模的政府投资需要巨大的税费来支撑,因此税费负担至今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2013年数据显示,中国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2.9万亿,占当年GDP的22.7%,人均宏观税负接近万元。

  三是通胀影响消费。通货膨胀是对居民收入的一种扣除,对消费影响巨大。当货币日益缩水,居民消费则日益谨慎。由于CPI只主要反映了居民日常消费品的价格变化,随着人们支出结构日益向住房、汽车、教育等大额消费品倾斜,必须更多地用货币发行量(如M2)、资产价格(特别是房价)来反映真实的通胀水平。M2余额从2000年末的13.5万亿快速升到2013年末的110.65万亿元,M2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136%提高到2013年的195%,而美国不到70%。2005年以来,部分一线城市的房价涨了10倍左右。

  四是提高全民福利保障水平非短期能解决。各种福利保障对居民消费形成强大的支撑,福利保障越好,居民就无后顾之忧,就越敢消费。福利保障水平取决于福利保障制度的安排。福利保障制度的实质是政府与居民之间、不同居民之间的利益分配。由于中国政府较强势,在财政支出安排上,福利保障支出比重长期偏低。目前与中国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用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三方面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约为50%左右。而中国“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比重仅10%左右,加上教育也没有超过20%。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