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新加坡学者:政治大较量 东亚自由贸易谈判

http://www.CRNTT.com   2015-01-01 00:20:56  


 
  从表面来看,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受阻于中、日两国政治上的缺乏互信和钓鱼岛领土争端,但从本质上看,则受到中日、中美、美日这三组大国政治关系的重迭影响,或者说受到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大国权力关系重新寻找平衡的强烈影响。从东北亚局势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来看,冷战所遗留下来的意识形态因素也仍然在继续起作用。无论两国在彼此的经贸版图上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双方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始终存在,并深刻影响两国对东亚秩序与地区事务的不同理解和构想。由于日本与美国在军事安全上存在盟友关系,因此中国与美国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也自然会影响到中国和日本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使得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出现“政冷经热”的特征。从东亚三国实力对比角度分析,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日韩三国权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日本的发展并没有沿着《日本可以说不》一书中的轨迹超越美国,反而陷入了两个“失去的10年”,经济陷入停滞。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韩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与日本差距日渐缩小。尤其是中国崛起的速率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明显加快,并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率先复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在2000年的时候,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但仅仅过了10年,到201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就超过了日本,正式成为世界第二,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大约是日本的两倍。由于中国年均增长率仍遥遥领先于日本,且“安倍经济学”政策造成了日元大贬,因此短期内中日经济总量的差距仍将进一步扩大,这加深了日本的对华焦虑感。同韩国相比,日本在产业上的优势也在缩小。近年来,韩国三星、现代等品牌的崛起对日本的电子、汽车等支柱产业造成了极大的竞争威胁。

  更让日本国民心理难以承受的是,崛起的中国在社会、外交、军事领域都展现出了更为强硬的姿态。在去年的钓鱼岛风波中,中国国内不仅爆发大规模的反日游行并伴以打砸日本品牌的商品,而且中国方面加强了在钓鱼岛周边领域的军事、行政存在,中国军事预算更是随着国力的提升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靖国神社、钓鱼岛这些可能引起两个邻国强烈反弹的议题都可能使日本政治人物在国内政治中得分,政客们也可以利用这些涉外议题重新凝聚本已十分低迷的国民情绪。中韩的反对声浪越高,日本政治人物就可能在国内获得更多的支持。在这种日本处于下风的东北亚权力结构中,日本采取靠向美国、加入TPP谈判就是可以理解的国家策略。从纯经贸角度来看,TPP设定的贸易门槛可能更高,对日本国内的农业等产业的冲击也可能更大。但从政治和安全角度来看,加入TPP有助于日本借助美国来平衡中国不断增长的国家实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东亚新的国家联盟重组过程中,中韩之间明显加强了友好联系,中韩自由贸易区进程获得了积极推进。11月10日,习近平与朴槿惠在北京会晤,双方共同宣布结束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在东北亚地区,中韩的接近改变了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传统以意识形态划分的大国联盟关系。虽然日本与韩国都与美国保持军事同盟关系,但是两国之间因二战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经济竞争和对中国崛起态度不同而日益产生矛盾,韩国总统朴槿惠不仅会说中文,而且上台后表现出加强韩中经贸和文化联系的强烈愿望,这与日本首相安倍的对华强硬外交形成鲜明对比。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