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当前经济转型核心是新经济扩张

http://www.CRNTT.com   2014-09-26 09:01:02  


 
  最后,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大而不倒”“僵而不死”占用过多信用资源。

  企业内部融资能力减弱依赖外部融资抵补,自然导致银行的资产快速扩张。笔者发现,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对GDP占比快速攀升,但随着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占比未来将系统性减少,储蓄率下降是确定的。为了维系高投资率和存量产能,银行资产端快速扩张,且资产期限结构拉长,储蓄率拐点导致银行负债端只能寻找不稳定、高成本的同业资金和理财产品去支撑其资产的扩张,其结果是货币基金借道互联网技术乘虚而入,过去稳定一般性存款被不断分流,全社会利率系统性抬升。

  文章分析,私营部门为什么不能加杠杆化解现有的产能困境呢?因为私营部门是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做投资决策,在实体经济回报率不高时绝不会主动加杠杆。随着资本的扩张,投资的边际产出在递减,再加上全社会的高利率、高租金和高劳动力成本(实际上反映的是旧存量对新增量的挤出效应),私营部门的有效融资需求在不断走弱。注意到,非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ROIC已经下行至4.3%,低于表内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对私营资本来说,现在越加杠杆越赔钱,他们基本不可能主动去加杠杆。

  尽管国企加杠杆在当下可能也是不经济的,且国有部门资产负债率已至高位,但银行仍然愿意为其加杠杆提供信贷支持。因为政府存在对国有部门信用的显隐性背书,弱化了银行对国有部门贷款信用风险的担忧,尤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只要银行不认为经济有大的危机出现,反而会将更多的信用配给到国有部门。

  私营部门的融资需求疲弱倒逼政府稳增长只能愈发依赖国有和政府部门加杠杆,对刚性兑付和政府信用担保制度形成了路径依赖。出于社会风险的顾虑,对国有和政府部门加杠杆保增长的路径依赖变得不可或缺。随着国有部门不断举债、投资不断、盈利能力衰减和市场化融资主体的投资被深度挤出,全社会创造的现金流终难以覆盖利息支出。如果任其发展,当政府信用担保下的融资难以为继的时候,系统性金融风险就会不期而至。

  文章指出,当前经济转型的核心是新经济扩张,而旧经济的萎缩,应用新经济的总需求扩张来消化旧经济的存量债务。短期稳增长的需求和刚性兑付导致银行持续为地方政府和国有部门输血,对市场化融资主体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从这点看,更应该容忍短期经济的下行,通过结构性紧缩的货币政策严防旧存量债务进一步扩张式蔓延,打消其经济下行货币就放水的预期,为新经济增长的大规模形成挪腾空间。同时,应打破无效部门刚性兑付的神话,允许部分存量债务有序违约并迅速处置不良,引导金融机构助力新经济。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