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宏观调控政策将知难而进

http://www.CRNTT.com   2014-08-08 08:38:59  


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最新定调向企业等市场微观主体传递了重要信号。
  中评社北京8月8日讯/据报道,习近平总书记7月29日主持政治局会议研究宏观经济形势。会上所传递的信息对理解中国宏观调控政策走势无疑具有权威意义。

  上海证券报发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文章表示,不同寻常的是,上月习近平总书记还另外两次主持经济形势座谈会:一次是7月29日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另一次是7月8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并展开讨论交流。征诸公开报道,中国最高领导人一个月内三次主持会议研讨宏观经济形势实属罕见。

  经济调整深化期面临新情况

  文章分析,一个基本背景是,在改革推进与调整深化的形势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在取得预期成效同时也面临新矛盾与新困难,并引发不同意见探讨交流。中国决策层可能认为,目前尤其需要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动态评估、谋划对策、凝聚共识,引领市场主体主动调整,保证国民经济稳中有进与整体改革调整有序推进。

  应该看到,处于调整深化期的中国经济目前面临多方面的新情况。一是经济增速放缓与产能过剩压力。虽然政府多方实施稳增长政策,中国国内经济增速仍连续九个季度在7.5%上下较低位水平。早先过度扩张行业消化过剩产能调减增速,前期特别繁荣的资源性省区城市面临年均高增长掉头向下的断崖式回落的考验。

  二是部分行业和地区面临资产负债表存量调整张力。早先货币扩张和负利率环境助推负债和杠杆率超常增长,调整阶段所有齿轮反向转动派生痛苦的去杠杆化过程。虽然中国近年货币增速维持在13%上下,广义融资增速更高一些,相对7.5%经济增长并不算紧,然而在减杠杆过程中房地产业销量收缩和价格走低,一些地方和机构面临偿债困难。

  三是改革调整深化带来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角力。简政放权使行政部门干预经济的空间逐步收窄,金融与国企等改革使原先垄断部门寻租模式受到挑战。动真格改革触动既得利益奶酪,自然会伴随利益之间的角力博弈。

  流量与存量调整叠加,短期与长期因素交织,塑造了中国现阶段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并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呈现两种视角观点探讨的格局。

  一种观点强调经济调整的必要性,认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特点,与潜在经济增速趋势性回落、消化前期刺激政策后遗症等过程相联系,是宏观失衡调整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短期宏观调控政策可以并应当积极稳增长以力争使经济平顺过渡。同时,不应也无法回避早先遗留的失衡问题,应继续坚持调整取向,借助市场出清机制,调节失衡,重建市场财经纪律并硬化预算约束预期,为再造新一轮自主景气增长与推进全面深改创造条件。

  另一种观点强调经济增速的重要性,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已出现连续两年多下行趋势,经济增长处于准通缩状态或面临严重通缩风险,因而宏观调控政策亟待朝宽松和刺激方向调整。这类观点有的呼吁把目前稳增长政策推向刺激方向,有的主张应加大刺激力度即从所谓“微刺激”向“中刺激”甚至“强刺激”方向转变,有的建议把稳健货币政策方针改为“适度灵活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