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金融:巨额外储要靠内部改革消肿

http://www.CRNTT.com   2014-05-24 09:35:25  


  中评社北京5月24日讯/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所引起的疑虑和非议正在滋长。央行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外储总额已达3.95万亿美元,距离4万亿美元大关仅有一步之遥。《人民日报》刊文表示,外储近十年来涨了十倍,需要消肿减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则在最近访问非洲时说,较多的外储已是中国的负担,因为外储要变成本国基础货币,会影响通货膨胀,此语得到了国际媒体的广泛报道。从民间的政策争论到官方的正式表态,巨额外储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刺眼的问题,如何为其瘦身日益被提上日程。

  华夏时报发表媒体评论人刘波文章表示,2006年中国外储首次超越日本,自此一直占据全球榜首。考虑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长时间的重视“出口创汇”的传统,直到不久之前,高外储一直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被认为有助于提升国际清偿能力,抵御国际金融动荡风险,维持汇率稳定,增强国家信誉。但随着外储的不断积累,批评日益增多,高外储的负面效应逐渐超越了其正面效应,边际成本超过了边际收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拥有如此高的外储,且大多以美元资产形式存在,在国内都日益引起“穷国借钱给富国花”的困惑,也让外界质疑中国的外储管理能力,并指责中国加剧国际经济失衡。

  文章称,虽然美国等国一直抨击中国故意压低汇率鼓励出口,近几个月人民币贬值又刺激了这一说法,但是从历史来看,高外储本身并不是中国政府主动追求的目标,而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副产品。从根本上来说,高外储是国内经济失衡在国际收支层面的反映,是中国经济内需不足、出口导向和外资依赖的产物。中国一直维持着高储蓄率,同时国内消费不足,高度依赖出口市场,导致经常项目顺差的不断积累。而中国储蓄率一直如此之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又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居民收入提高,但社会保障不足、稳定预期导致居民收入倾向高,而高储蓄又因为金融体系的低效而未能转化为有效投资。在资本项目方面,因为长期的外资流入和海外投资渠道不畅,亦通常表现为顺差,此外还有大量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而导致的套利热钱流入。所以,巨额外储首先是病症而非病因,当前这种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维持得越久“肿块”就会越大。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