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苏贞昌自暴不作为未执行解散派系决议

http://www.CRNTT.com   2014-03-07 08:34:15  


 
  苏贞昌与谢长廷的矛盾,由来以久。但真正浮出台面的,还是始于二零零五年谢长廷担任“行政院长”之时。为了对抗连战登陆的效应,当然更是为了为自己于二零零八年参选“总统”积累政绩,谢长廷研拟了系列的两岸经贸交流政策。这些政策虽然突破了陈水扁的“积极管理,有效开放”闭关锁台政策,但由于民进党政权正面临“水果零关税登陆”等惠台措施的强烈冲击,而迫得陈水扁不得不为了自救而予以批准。但尚未来得及推动执行,谢长廷就因要对“桃园水灾”及“泰劳暴动”而引咎辞职。而接任“行政院长”的苏贞昌,也是为了同样的动机,翌年与其副手“行政院”副院长蔡英文合作,将谢长廷已经研拟好的方案打包成自己的东西,在“经续会”上推出,并在民进党“立委”“保驾护航”,泛蓝“立委”及工商界的奥援之下,战胜了台联党“立委”的阻挠(其中最“奋不顾身”者是后来出任马政府陆委会主委的赖幸媛),使得多数议题获得通过。而谢长廷则指责苏贞昌是“贪谢之功为自己有”。

  紧接着,是二零零七年的民进党“总统”初选。本来,“新潮流系”在二零零四年辅选陈水扁成功后,就已研拟了“苏蔡配”的计划,并也获得了陈水扁的认可。但奈何随后陈水扁贪腐案发,党内权威尽失;而“新潮流系”的“立委”参选人也在党内初选中,被打成“十一寇”,而全线崩溃,无力推动“苏蔡配”,因而让谢长廷“乘虚而上”,夺得民进党在二零零八年“总统”大选中的出线权。此后在“副总统”的配搭人选上,谢长廷是希望能由叶菊兰担任其副手,陈水扁为了平衡党内派系,却硬要“拉郎配”,让在“总统”初选中败选的苏贞昌配之。但在“总统”竞选过程中,不但是曾先后两次成功为陈水扁操盘的“新潮流系”没有进驻谢长廷竞选总部,而且就是作为“副总统”候选人的苏贞昌,在竞选过程中,也很少与谢长廷同台,呈现“水牛过河各顾各”的状况。

  今次“苏谢大战”,虽然表面上是“整合方案”之争,但其实是党主席选举的序幕战,先行争夺对确立台北市长参选人的党内“话事权”。谢长廷批评苏贞昌“你就是不听我的意见与别人的意见”,等于是指责苏贞昌专断独行,不配担任党名中标榜“民主”的民进党的主席,并更为激发自己参选党主席的决心。但他为帮助蔡英文参选“总统”而参选党主席的公开理由,却难以掩饰自己要延续政治生命,及要掌握民进党“话事权”的真实心态。当然,或许他还怀有要调整党的大陆政策,推动实现“民共交流”的理想。而苏贞昌则待到翌日,才似是从谢长廷“不听别人意见”的批评中,听出了“话中有话”的意味,回以“民主就是这样,吵吵闹闹、大鸣大放,最重要是最后形成共识”,算是“连消带打”地扳回一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