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三中全会公报赋予财税改革关键地位

http://www.CRNTT.com   2013-11-15 08:40:07  


  中评社北京11月14日讯/三中全会尘埃落定,市场出现不同解读。和讯网发表专栏作者邓聿文文章认为,三中全会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全会公报虽然对早先热炒的金融改革着墨不多,对国企也没提破除垄断,这可能会让一些人失望,但是,公报还是有很多亮点的。比如,公报明确提出中国改革的最高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成立中央改革协调领导小组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在政府与市场、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司法体制、农民产权、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等方面都有新的提法和表述;在改革的方法论上,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等。

  文章分析,公报对财政体制改革的表述是,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这段表述在公报的分项改革表述中字数是比较多的,说明财政改革受到了中央的重视。这与财政的功能有关。财政是最能体现国家意图和目标的一种政策工具。一般来说,财政政策的目标是通过其职能来实现的。中国的财政有两个基本职能,即收入分配与资源配置。前者是财政本质最直接、最具体的反映,是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职能,把财政作为一种分配手段,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筹集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料,然后供应安排出去的客观功能。后者则是在我们目前的体制下财政所特有的职能,也就是国家通过财政对经济运行中的资源进行直接干预,影响资源的流向和流量以达到符合意向的资源分布状况,以弥补市场失灵所造成的资源浪费。

  在这里,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个新提法,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则直接与此相呼应,它构成了推进国家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财税改革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甚至在很多专家看来,不仅是重点,还是打破中国诸多影响发展和稳定的痼疾的很好的突破口。道理很简单,政府要干事,必须以钱为后盾,一个越是雄心勃勃的政府,越要依赖于钱。所谓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可支配的收入,现代政府就像美国前阶段演绎的那样,关门了事。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因为政府处于强势,对钱的支配权更大,财税体制改革不但涉及政府和企业以及民众的分配关系,也涉及到中央和对方的事权和财权配置,还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打造透明政府关系密切。甚至某种意义上,也是政治改革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