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以开放促改革的国际经验

http://www.CRNTT.com   2013-11-05 09:48:17  


 
  在自由贸易上,今天的西方面临一个困局。传统上,西方一直是鼓吹自由贸易的,也一直是推动自由贸易的主动力。如前面所说,为了自由贸易,西方不惜动用国家力量甚至军事力量来辅助资本力量。无论是帝国主义的模式还是殖民地主义的模式,西方都从自由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今天的情况很不一样了。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并且是在西方所建立的体制内的崛起,西方的比较优势(自由贸易的第一原则)已经大不如前。相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其优势显现出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通过制造业而进入国际市场。现在的情形是,尽管从人均国民所得来看,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已经俨然成为贸易自由的最大推动国。相反,西方则扮演起贸易保护主义的角色。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以各种方式不向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开放本国市场。第二,用各种理由禁止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进入本国市场。第三,不愿意甚至禁止本国技术流向发展中国家。

体制改革困难不仅是中国现象

  但同时,西方国家也存在着巨大的动力继续推动贸易自由。这里有外部地缘经济的因素,也有内部改革的因素。从外部地缘经济因素来看,未来的很长时间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势会继续优于发达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西方尤其是美国绝对不会放弃参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因为只有通过参与发展,发达国家才能获取巨大的利益。要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自由贸易仍然是最好的手段。第二是通过开放来推进内部的改革。体制改革困难不仅仅是中国现象,而是全球性的现象。发达国家的体制改革也面临既得利益的阻碍。欧洲、美国和日本等都面临改革不动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政府都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来克服内部的既得利益,推进内部的改革。

  这也就是近年来美国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TTIP)的主要一个动力。TPP一般被中国解读为是美国要“围堵”中国的主要经济战略。不可否认,美国这样做的确是有地缘政治这方面的考量。不过,也不能忽视美国通过这种做法来推动内部改革的战略。TTIP更是这样。如果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就很难来解读。同样,日本加入TPP谈判不仅仅是为了制约中国,而且也是为了推进内部的改革。日本长期陷入经济滞涨。自从小泉纯一郎以来,每一任首相都是想改革的,但就是改革不动。这次日本想借用TPP来克服内部的既得利益,重构日本经济,希望借此来重振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也都有这方面的考虑。

  因此,从国际层面来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等新特区的建设更具有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新特区置于国内和国际发展两个层面来理解。正如前面所讨论的,就内部发展来说,建立新特区就是要通过开放来追求制度创新,从而促进内部改革。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但开放在国际层面的意义也不容忽视。简单地说,开放就是要增加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全球化时代,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自由贸易(投资)的国际竞争更是激烈。尽管美国在力推TPP和TTIP,但这些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前途并不明朗。在这些过程中,中国必须积极参与,才能避免被排除在外。不过,这个过程因为涉及到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并非中国本身所能把握的。而像上海自贸区等新特区则是中国自己所能把握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