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诺奖老矣,布克当兴

http://www.CRNTT.com   2013-10-16 06:54:22  


 
02 布克奖为什么这么好看?

  好看是因为出版商有话语权

  布克奖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获奖作品“好看”,这或许与它的提名规则有关。

  在提名阶段,出版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按规定,所有评委都必须将列入提名名单的作品全部阅读一遍,以今年为例,共有151部小说,其中不乏埃莉诺.卡顿写的《发光体》这样长达832页的巨著。

  相当多的评委对这种马拉松式的阅读深恶痛绝,他们咒骂“愚蠢的出版商”推荐了那么多毫无文学价值的作品,完全是在折磨他们的精神,却对此无可奈何。

  游戏规则保证了布克奖没有成为少数学院派把持的私家花园,而出版商在选择作品时,已充分考虑了市场因素,“好看”是他们当然的首选。虽然作家圈也会提名一些“严肃的”作品,但它们淹没在151部的汪洋大海中,不太容易显露出来。

  英国共有200多种文学奖,布克奖能独步江湖,恰好说明,市场规则比小圈子的自律更靠谱。

  规则不同,结果不同

  规则不同,所以绝大多数布克奖入选作品在老老实实地讲故事,很少炫技,许多获奖作品后来被翻拍成电影,比如《少年Pi的奇幻漂流》《英国病人》《辛德勒的名单》《海》等,占总数三分之一左右。

  只要故事精彩,通俗小说作者同样有机会,比如希拉里.曼特尔,靠通俗历史小说两次登顶,与诺奖获得者库切比肩。

  许多获奖作品后来被翻拍成电影,比如《少年Pi的奇幻漂流》《英国病人》《辛德勒的名单》等,占总数三分之一左右。 

  2008年,来自印度的阿拉文德.阿迪加的《白老虎》赢得布克奖,作者年仅34岁,该书是他的处女作。有趣的是,印度作家获布克奖时都比较年轻,基兰.德赛和阿兰达蒂获奖时仅36岁,拉什迪获奖时33岁,奈保尔获奖时39岁,布克奖对他们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更堪称奇迹的是尼日利亚作家本.奥科瑞,1991年他获奖时年仅32岁,只有商业化的奖项才会有如此开放的心胸,如此敏锐的反应能力,而诺奖那样由专家组成的官僚组织,只能望尘莫及。

  布克奖会不会也走向老龄化?

  值得担忧的是,随着布克奖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它也沾染了一些重要文学奖的通病。

  比如故意忽略著名作家,因为他们不需要得奖,得奖了,人们会觉得理所当然,而不得奖,反而会成为话题,这有利于奖项的自我炒作。再比如刻意爆冷,比如2005年约翰.邦维尔的《海》获奖,2010年汤姆.麦卡锡的《C》落选,都让颇多专业作家深感不满。

  过去4年,布克奖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获奖者平均年龄高达62.5岁。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过去3年,布克奖获得者都超过了60岁,而在布克奖走过的43年中(共有45人/次获奖),只有7人超过60岁!考虑到今年大热吉姆.克雷斯(67岁)和科尔姆.托宾(58岁)均已不年轻,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布克奖是否也会变成老年奖?

  老作家风生水起,客观上说明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锐太少,创作从比才华转向比耐力,谁坚持得久,谁就能德高望重,这样的博傻游戏,对于文学可不是什么好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