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新四化的战略重点

http://www.CRNTT.com   2013-01-20 09:24:58  


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评社北京1月20日讯/当年,“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理想激励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今天的中国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15日,李克强副总理在国家粮食局考察调研时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四化”,更具时代感地勾画了建设中国现代化的具体之路。

  人民日报发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文章分析,“新四化”新在何处?对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新”在从强调发展目标到注重发展路径。“四化”这个概念,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1964年12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20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20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目标十分清楚明确。虽然“四化”的说法语境不同,内涵也不同,但我们还是从中看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经历的过去和阶段性特征。今天提出的“新四化”是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2011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5432美元,总量排名世界第二,远远超过了33年前设定的“四化”目标。未来要实现更大的“中国梦”,需要更高水平的“四化”,这些都可以通过“新四化”这一抓手来实现。

  其次,“新”在发展理念从“以物为主”向“以人为本”转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以往的城镇化,就存在“重物不重人”的遗憾。尽管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市建筑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却只有约35%。2亿多生活在城镇里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还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尚不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这既造成不公平,也埋下了社会不稳定的隐患。李克强提出“新四化”时特别强调“人”的因素,直指了问题关键。未来中国城镇化的核心将是“人”的城镇化,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造福百姓、富裕农民。同样,其他“三化”中,工业化突出节能环保,信息化突出智慧城市,农业现代化追求食品更安全,“人”也都是它们的最终服务方向。未来“新四化”必然会更加凸显“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