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瞩望中国经济下一个“黄金十年”

http://www.CRNTT.com   2012-12-26 08:27:00  


随着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不断减缓,中国必须寻求中等增速条件下效率改进之道。
  中评社北京12月26日讯/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项主要任务内容,短期内中央希望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速,在中长期则希望通过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关键领域的改革来防止有水分经济增长现状的持续,探索出一种能使经济保持持续活力的增长机制,以实现有效经济增长。因此,深刻理解并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关键在于各级各地政府切实转变经济增长观念,切实认识到关键领域改革的时间窗口已不容再失,并采取有效措施打造内生经济增长模式。如若不然,不仅有可能跌入“新兴大国陷阱”,更有可能在全球顶尖层面的经济竞争中输给主要发达国家。上海证券报发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文章如是说。

  文章称,有人预计,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后,会有持续三至五年的投资热潮,进而拉动未来10年中国经济年均7%的增长。文章认为,看明年的中国经济政策基调,投资还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手,但决策层早就明白: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肯定不是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或者说政府主导下的投资与出口。因为剖析经济增长的内生性机理,即使是有效的宏观政策,最多也只是刺激经济增长的诱导因素,本身并不构成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而从资源禀赋和市场空间来看,这些年来,尽管中国的人口、劳动力资源、市场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可能性和空间,却始终未能孕育出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至多只是形成了某些做大财富蛋糕的基础性条件。林毅夫主倡的“后发优势”,现在看来其实也只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种可能条件。

  如果说,从1978年到1997年这20年中,在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或投资主体尚未完成制度性转换时,政府作为最主要的投资主体扮演着经济增长的主要领导者和推动者是合乎中国经济发展内在逻辑和国情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确立之后,在民间投资主体不仅有实力而且更有意愿承担起经济和社会职能时,政府在本应竞争性的市场领域适时退出,不仅有必要而且日渐显得迫切。然而,过去15年来,尽管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呼声不断提高,但各地方政府依然把追求经济增长指标作为施政的第一偏好。实际上,这是扭曲了政府应有的服务职能而漠视经济增长福利效应的短视行为。当国家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财力,初步具备了建立健全社保体系的基本物质条件之后,有序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矛盾,改变可供民众分配的最终财富较少以及民众消费的产品高度市场化的格局,不仅是适应经济转型的当然之举,也是破除制约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瓶颈的配套制度改革。显然,在这方面的表现尚难尽如民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