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以培育中产者为目标构建福利制度

http://www.CRNTT.com   2012-03-06 09:13:45  


 
  4.减轻中低收入者的基本生存负担

  中国除了较高的教育价格、医疗价格之外,还有较高的房地产价格。按照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2007年分别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进行调研报告显示:2004年至2007年,房价与家庭收入比日益增加。按照30年按揭,30%首付全部房款,年利率5.3%购买商品房计算,中等收入者每月还款额超过了全部收入的50%,许多中低收入者沦为“房奴”,根本谈不上向上流动和发展。

  中国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中低收入者的社会负担太重的话,中产阶层是不稳定的,可能随时会转变为低收入者,而低收入者要转变为中等收入者则更难。在同一个阶段,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建设福利国家,由政府包揽了中低收入者基本生存的风险问题,才导致了中产阶层的大面积出现。后来福利国家面临的新问题,并不能否定福利国家的历史成就。

  中国新时期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安排,应把解决高教育价格、高医疗卫生价格、高房价作为重点。这三个问题,使得中国中产阶层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现有中产阶层向下流动,都可能使许多脱贫者返贫。对于较高的教育、医疗卫生价格和高房价,政府一方面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对所有的社会群体进行保底;另一方面,要积极地打破行政垄断,引进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改善公共产品供给,最终使这些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5.塑造开放、高效的公共部门

  建立开放、高效的公共部门,是用较少公共资源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的有效途径。中国目前的问题是,政府掌握了较多的公共资源与公共产品短缺并存。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公共部门没有对社会开放,不可能形成高效率的公共部门,不可能产生高效率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30多年的渐进式改革走到今天,形成了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相互独立、相互封闭的系统,这可以看成是体制上的二元结构。体制内的公共部门,主要包括政府机关、自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公共产品;体制外的部分主要是各类私人部门,包括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内,提供私人产品的部门。

  从处于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基本国情出发,中国需要建立开放高效的公共部门。建立开放、高效的公共部门,重点是公共部门对全社会开放,包括职位开放和投资开放,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做大公共产品领域的“蛋糕”,以开放促高效。

  建立开放高效的公共部门,最具实质性意义的改革是改变公共部门按照行政特权配置公共资源,最终难以体现公益性、专业性,难以体现效率提高,难以体现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提高的局面。实现公共部门的开放,中国才有条件实现整个公共部门的公益性和专业性。

  这一方面可以直接地增加中产阶层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实现公共产品领域做大“蛋糕”,使农村、落后地区、中低收入者能够享受到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成为中产阶层。

  中国的公共产品短缺造成中产阶层难以扩大的收入分配“陷阱”。由于公共产品短缺,低收入者由于缺乏人力资本而难以成为中产阶层;由于公共产品短缺,即使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也难称之为中产阶层,因为不具备中产阶层应有的生活质量;公共产品短缺还造成中产阶层外流的现象。

  中国中产阶层数量过少,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困难,既是原因,也是结果。中国值得追求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中产阶层不断扩展的经济发展方式。中产阶层多了,低碳经济主导、消费主导、服务业主导、人力资本主导的经济结构自然会形成。大幅度增加与人的自身发展相关的公共产品供给,给中低收入向上流动提供应有的机会和能力,是中国扩大中产阶层的必由之路。

  本着有利于中产阶层群体扩大的方向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应当成为中国福利制度建设的框架性原则。为此,中国需要将改革扩展到垄断性的公共部门,建立开放性、公益性、竞争性兼容并蓄的公共部门。把公共部门改革作为新阶段改革的重点,将释放出大量的中产阶层就业岗位,同时又能够通过扩大与人的自身发展相关公共产品供给,增加中低收入者向上流动的能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