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秦辉:缅甸拒中国建坝之惑(上、中)

http://www.CRNTT.com   2012-02-20 11:51:27  


 
为什么密松工程如此不得人心

  何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

  如今反对密松工程的人们经常说,密松水坝会破坏环境,影响某些鱼类的生存;会淹没大片森林,影响下游水情;坝址位于地质断层,地震时会有垮坝危险……以环保理由来反对大型水坝工程,在欧美比较流行,这些民主国家已经基本没有强制拆迁、野蛮征地之类的人文之弊,他们最关心的是环保,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也是环保。因此在密松问题上,我们听到最多的也是这类担忧。

  这些担忧很多不是没有道理。但是第一,这些理由可以用来反对几乎一切水坝,可是事实上人们不能一个坝不建,所以利弊是需要权衡的:如果这里不能建,那么哪里能建?这里建坝相对弊大,哪里相对弊小?这是需要考虑替代方案的。如今一些环保组织几乎从来只是说哪里不能建坝,就没有说哪里能建的。从社会博弈的角度讲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有另一些利益集团几乎从来只说哪里能建坝,就没有说不能建的。在一个文明社会两者会有正常的博弈,环保组织不能阻止一切坝,但可以阻止相对最糟糕的坝,而对立方不能想建哪个坝就建哪个坝,但相对利大弊小的坝还是会克服阻力得以修建的。双方都不能尽遂所愿,社会却可以在妥协中进步。所以环保组织的作用应该肯定,但具体就某个工程而言,环保组织的一面之词也不能一锤定音。

  第二,上述问题有的是可以通过修改方案、追加投资、增添一些设施来解决的,并非只有“照原设计建”和“不能建”两个选择。此外有的问题也未必就像传说的那么严重。例如所谓地震垮坝的危险,我曾对一些缅甸朋友说,“断裂带”是个宽泛的概念,并非所有断裂带都是地震高发区,而且据我所知,密松主坝设计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这种坝型不像重力坝、拱坝那样的“一堵墙”,它的边坡平缓坝基极宽,因而比较抗震,即便受破坏也有个过程,瞬间垮塌使下游猝不及防的可能是几乎没有的。

  还有的事确属讹传,例如我在某位朋友那里看到一张讲述密松危害的地图,里面把计划中的密松水库画得非常大,一直淹到克钦邦北部的葡萄附近。我笑说葡萄的海拔比密松能高出300多米,要能淹到那里,这世界上还没有那么高的坝呢。

  第三,所说的种种弊病有的是矛盾的。例如库区人烟稀少,有人就说这是难得的原始自然生态不能破坏,但是如果人烟稠密,那么移民的危害就被认为非常严重。这样无论人烟如何,水库反正都不能建了。其实这两种问题是互为替代的,而且需要权衡。我觉得像缅甸这样的专制国家,强制圈地移民的人文灾难要比淹没一片无人区严重得多,而在没有这种问题的发达国家,人们却更喜欢保护无人的“原生态”大自然。我一直认为如果还有一条河流修大坝的弊病最少,那就是几乎全程奔流于峡谷、沿河人口稀少的怒江(即缅甸的萨尔温江)了。当然即便移民再少,也不能说他们就活该牺牲,支持他们维权争取更大补偿是对的,但这就是社会问题,不是生态问题了。我的这种想法,与搞环保的朋友也是有分歧的。

  但是在克钦邦走访以后,我发现虽然在“反密松”舆论中环保的声音最大,实际上密松工程最惹人反感的原因还不在这里。

  在克钦邦各地,你会发现全景拍摄或绘制的“二水环山”密松河曲的形象无处不在。克钦人的各种公共场所,如克钦文化会馆、目瑙场、议事厅挂着它,密支那大学那样的文化单位挂着它,教会、寺庙里也可以见到它,很多人家或商店用它作中堂画,甚至我们住宿的华人开设的密支那双龙宾馆,尽管是中式装修,大堂里也醒目地挂着“二水环山”图。这个象征元素还广泛出现在克钦地区的招贴、工艺品、各种节庆仪式和日常美术中。甚至在克钦以外的缅甸其他地区,人们对它也不陌生。仰光中国大使馆附近就有一家“密松餐厅”,以缅、克钦和中文(作“蜜颂”)三语的招牌和“二水环山”的图像为装饰,据说使馆还常有人光顾。给人的印象是:密松在这里就像富士山在日本、金刚山在朝鲜,具有崇高的心理地位。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专门去那里走了一趟。“密松”(Myitsone)是克钦语“汇流处”之意,位于密支那城北42公里,伊洛瓦底江的东源恩梅开江和西源迈立开江在此汇合,缅甸的“母亲河”伊洛瓦底就此开端。两源流域莽莽苍苍,就是当年中国远征军抗战史上著名的野人山,而密松就是从密支那平原进山的口子。从汇流处西侧山上望去,两源汇流后迎面奔腾而来,到山前又掉头东去,形成一个巨大河曲,景色非常壮观。密松工程的拦河主坝位于河曲东头,溢洪副坝则在汇流上游的恩梅开江口,切过山口泄洪于河曲之下,纯从水工角度讲,这个枢纽的布局比较合理。但是如果考虑人文因素,在此地建坝是欠考虑的。根据当地克钦人的传说,密松是龙的父亲及他的儿子HkraiNawng和HkraiGam(就是东西两源)的诞生地,人们相信如果这龙脉被破坏,龙就会不安,从而祸及众生。这当然是信不信由你,但反正克钦人是信的。而他们才是这里的主人,不是吗?

  而从历史上讲,当初藏缅语先民(包括缅人与克钦人)从青藏高原南下,就是在这里走出崇山峻岭,进入伊洛瓦底江河谷,从而诞生了后来的文明。据说当初克钦酋长就是在密松建立了第一个部落联盟的。所以即便不管神话,克钦人也有理由把密松当成自己的文明发祥地来崇敬。

  当然,密松的这种崇高地位会不会因修水库而受损?我当初对此是疑惑的。我曾经问当地的作家克塔先生:无论建不建坝,密松是搬不走的。在密松如果出现一个人工湖,难道它就因此不再是圣地了吗?就像耶路撒冷,那里也有许多现代建筑,可是这不会影响人们去朝拜哭墙,就像麦加最近还建了城铁,那也不会影响穆斯林去朝觐天方啊。克塔反问道:那么你们中国人心中的圣地,比方说(他想了一会儿,就其所知说道)长城,你们会不会修个水库把它淹了呢?

  我答道:别的我不敢说,如果要讲长城还确实有这样的事,你知道中国有个潘家口水库,就是把长城的一段,还是著名的关门给淹在了水下,现在那里“水下长城”还成了景点了。

  克塔有点生气:我不理解你们为什么会这样,但是我们不能接受这种事发生在密松。停顿一下他又解释说:也许和耶路撒冷、麦加不同的是,我们克钦人没有圣殿、天房那样的人工建筑作为民族信仰象征物。密松是以其自然状态被人崇敬的,成了一个大人工湖,它就不是密松了!就是要修水库,为什么就非得修在这个地方?还根本不和我们商量,几个缅族军头和中国老板说修就修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