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需要有应对欧元区解体的预案

http://www.CRNTT.com   2011-12-30 08:24:35  


  中评社北京12月30日讯/12月9日,欧盟峰会通过“财政联盟”的初步协议,上周,欧洲央行又实施了总额为5000亿欧元的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同时,欧央行对直接购买债券的强硬态度也有所软化,这一切似乎大大增强了欧债危机即将得到解决的信心。特别是在国内,分析更倾向于认为局面将会得到有力扭转,然而,这很可能是过度乐观了。证券时报发表评论员黄小鹏文章认为,所谓的“财政联盟”无助于解决欧元区内在的冲突,从中长期看,欧元仍然存在一定的解体风险,中国政府和金融机构有必要有一个应对这一局面的预案。

  “财政联盟”作用被夸大

  文章称,许多人认为“单一货币+独立财政”架构是此次欧债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当严格约束成员国赤字比率和债务比率,并控制其预算审批权的初步协议通过后,人们自然认为事情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然而,这很可能是一个危险的误解。欧债危机本质并非债务危机,而是单一货币实践的危机。迄今为止,人们并未找到主权不统一情况下实行单一货币所造成的竞争力差异调节办法,今天欧元区边缘国家暴露出的严重财政危机,正是竞争力差异无法得到有效调节的症状。竞争力和财政困难,前者为因后者为果。但是,德法等国开出的药方和1998年东南亚危机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给印尼等国开出的药方如出一辙,都是以紧缩为主,但它对希腊、意大利造成的伤害更甚于当年的东南亚诸国。

  当年,IMF强行要求受援国提高利率、紧缩财政,令东南亚诸国付出太大代价。IMF也遭到了受援国和一些持凯恩斯主义者的猛烈批评。2008年危机爆发后IMF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不再以紧缩作为提供援助的前提,其总裁和首席经济学家甚至公开支持全球采取刺激性财政政策。不幸的是,德法此次正在重复IMF当年的思路。

  将此次“财政联盟”视为欧债危机的终极解决方案,明显是错误的。强迫受援国紧缩财政,可能会让其失去最后一个政策工具,令其有陷入紧缩循环的危险。事实也证明,通过限制非危机时间的赤字,并不能让其产生对危机的足够抵抗力,在2008年危机爆发之前,多个国家的财政指标就完全符合欧洲稳定公约的标准。

  一般来说,区域不平衡有3个解决办法:一是通过资源特别是劳动力的充分流动来平衡;二是通过改变货币的相对价格,即竞争力弱的国家实行汇率贬值,以此改善贸易赤字;三是实行无偿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在单一货币下,欧元区成员国不满足前两个条件,而此次制定的所谓“财政联盟”根本就不是一个转移支付体系。

  在美国或中国这样的单一货币经济体中,一旦某个地区的经济状况与总体货币政策产生冲突时,财政平衡系统将会自动发挥作用。这个系统包括两方面,一是税收,困难地区将减少对联邦(或中央)的税收贡献;二是补助会通过失业保险、财政转移等方式到达这些地区。这一切都是自动而且无偿的。拒绝无偿援助,并强迫受援国勒紧裤带来恢复市场的信心,顶多只能收到暂时且轻微效果,一旦这些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问题继续受到市场的强烈质疑,而成员国也不愿再承受紧缩的痛苦,局面就可能发生逆转。

  总之,欧洲如果不引进真正的美国式的财政统一,而沿着此次峰会所谓“财政联盟”思路往下走,欧元区迟早会出现某种形式的解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受困国从货币枷锁中解脱出来。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