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中国评论月刊:建构两岸整合共同体史观

http://www.CRNTT.com   2011-09-28 00:09:21  


 
   建立两岸共同体史观的三个着力点

  有利于两岸整合的史观,即张亚中先生提出的“两岸共同体史观”,(注10)依笔者理解,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含义:目的是促进两岸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使两岸人民坚信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油然而生“我们都是中国人”的意识,“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对《马关条约》割台、台湾光复、二二八事件等标志性历史事件具有共同的认知、情感、评价;既强调两岸历史的共性,也尊重台湾历史的特殊性及其带给台湾人民的特殊记忆、特殊感受;善待历史,正视但不夸大历史上的消极面,主张通过理性讨论推动史观争议的解决,反对将历史当作政治斗争的工具。

  毛泽东讲:政治就是把支持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新形势下,着眼于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把赞成两岸共同体史观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两岸共同体史观的人“搞得少少的”。为此,遵循史观影响认同的一般规律,结合两岸关系的主客观实际,参考诸位先进的宝贵建议,笔者认为现阶段必须着力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对“两岸一中”政治定位,形成更加清晰、充实、坚定的论述

  两岸政治定位争议是岛内史观争议的根源。两岸之间、岛内政治势力之间,政治定位争议一天得不到解决,史观争议便一天不会消停。在台湾,法理上仍旧肯定“两岸一中”、反对台独的中国国民党,是史观领域拨乱反正的关键力量;它在这个问题上无所作为或随波逐流,都将给两岸关系、台湾政治乃至国民党本身带来严重后果。所以,着眼于两岸关系发展大局,国民党必须责无旁贷地在两岸政治定位问题上,形成更加清晰、充实、坚定的论述,从政治根源入手,终结史观乱象。

  1,正确、理智地理解和运用“模糊策略”

  特殊背景下,“度尽劫波”才走到一块试图面对面解决问题的人们,为避免直接触及棘手的核心问题导致“不欢而散”,往往选择较有共识的事务性问题作为突破口。在两岸交往史上,这种搁置争议的“创造性模糊”,的确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实践表明,“模糊”作为一种政治艺术,是相对的,要考虑物件、时间、问题的性质等。一味“模糊”,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思想“迷糊”,最后形成自欺欺人的困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