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通胀反映结构性问题 减税是当务之急

http://www.CRNTT.com   2011-07-07 08:17:53  


本次通胀是通过货币现象对结构失衡的一种自发反映
  中评社北京7月7日讯/近几个月,中国CPI都在5%左右的高位徘徊,而且呈现出持续攀高的态势。与此相应,贸易顺差则出现波动,前一段持续下降,四五月份又再度上升。中国经济时报发表国家工商总局行政学院副院长李德伟文章认为,以“贸易顺差过大解释通胀的观点”失之片面,影响了对中国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文章如下。

  一、“顺差过大引发通胀说”失之偏颇

  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已多次加息,11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按每次提高准备金率0.5%、可冻结约3700亿元资金计算,总共可减少货币流量26467亿元。

  然而,市场的回答是:3月份CPI为5.4%,4月为5.3%,5月为5.5%。贸易顺差从4月份海关总署公布的114亿美元反弹至5月份的195亿美元。与此同时,通胀压力未见减轻。

  有趣的是,关于本次通货膨胀的原因,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但治理措施反而集中在紧缩货币。为此,人们经常用弗里德曼“通胀是货币现象”的话来解释。诚然,货币发行过多,当然是货币现象;但货币发行过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相对于实体经济本身来看的。就是弗里德曼自己也说:只有货币偏多,一项商品的供不应求才能传导到其他商品的价格上。这里显然包含商品供不应求的意思。

  “贸易顺差过大是通胀的源头”也是一样。从表面上,随着贸易顺差规模的不断攀升,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迫使央行必须回购美元,投放基础货币,从而推高了通货膨胀。这似乎也很有道理。问题在于,以贸易顺差论来说,如果事情真是如此简单,那么扩大进口以减小贸易顺差就可以解除通胀压力;或者通过加息、提高准备金率也可以达到回收流动性的目的。但是,只要深入分析实体经济,就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首先,从商品结构看,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国内产能过剩的行业,不会影响到国内价格上涨。再说总量,中国贸易顺差已经持续多年,而且在2008年达到2954亿美元的历史高点后持续下降,2009年顺差为1962亿美元,2010年进一步降至1831亿美元,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中国从贸易顺差约200亿美元到今年3月贸易逆差80多亿美元,近两月又再度回升,因此,以此解释本次通胀出现后连续减息、提高准备金率而通胀压力未能纾解现象未免牵强附会。

  从国际经验看,贸易顺差较大的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德国、日本等出口大国也多年保持着较大贸易顺差规模,但德国物价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日本则多年被通缩困扰。可见,以顺差过大解释通胀是失之偏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