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 
中评社台北论坛:两岸政经关系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11-02-05 00:16:58  


 
  庞建国:台湾一些业管单位的防弊心态有必要做调整

  我想作些补充。我在前面提到过,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台湾方面要想清楚的,比如说相关业管单位长期以来的防弊心态过重,难免会影响两岸交流工作的开展,或者让很多早该做的事情,不必要的被延误,像陆客自由行的开放即是一例。很长一段时期,陆客自由行的“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卡住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国家安全”。其实,大陆比台湾还重视自由行的陆客在台湾要言行得宜,不要影响两岸人民的情感,更不需要靠陆客自由行来做什么与“国家安全”有关的事务。

  另外,台湾对陆资赴台湾投资的处理,是另一个典型事例。台湾希望ECFA签署后能够解决台湾的就业问题,其实大陆很多企业也愿意赴台投资,帮台湾创造就业机会。但是,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它们的员工到现在还拿不到工作证,而没有工作证就不能在台湾的银行开户,也不能买房子、租房子,因为他们在台湾没有身份。像这样的问题,台湾的行政部门一拖再拖,实在是很难让人接受。比如说,大陆的航空公司到台湾设立办事处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到现在还拿不到工作证,这不是开玩笑吗?像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台湾的一种行政懈怠,而这种行政懈怠本身会造成两岸在实质交流上面很多不必要的干扰跟障碍。但是,这种问题没有办法靠行政单位本身的行政改革去解决,它一定要由领导阶层做出限期解决之类的明确指示,才能突破所谓的“习惯性防卫心理”。

  台湾行政部门的障碍

  我发现,两岸在互动的时候,大陆比较希望两岸任何的交流,都能够有一个比较大的框架,在这个框架里,对未来的愿景和演进的路径做出规划。比如说,2010年9月大陆文化部长蔡武访问台湾的时候,对于两岸的文化交流,释出了制度性交流的构想,希望两岸能够签署文化交流协议,搭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促成两岸文化艺术团体联合创作,透过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两岸文化主管部门互设办事机构等等。对于蔡武的这些提议,台湾的“文建会”也有正面回应,可是“陆委会”又马上跳出来说没有这回事。

  瞭解海基会和海协会协商历史的人都晓得,文化交流议题早在1993年第一次辜汪会时就提出来了,但是,后来因为两岸关系改变,这个本来很早就已经进入两岸协商议程的议题被耽搁下来。现在,大陆方面说已经有方案、有构想,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台湾方面却是一副还没进入状况的样子。这就会让人担心台湾在两岸关系处理上总是处于被动的位子,缺乏议程设定的能力和意愿。

  事实上,台湾的“文建会”、“教育部”、“国科会”等等政府部门,都有一些两岸交流的整体性方案,但是,有关的方案似乎都卡在业管单位。如果业管单位现在这种思维模式不变,两岸关系的推动,就难免会出现领导阶层的意志因为行政层次的干扰而卡住的情形。

  最后,台湾行政部门的表达方式也需要用点心,有些问题如果表达方式稍为想一下,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采用比较弹性的说词,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对于有些问题的回应,不要说“没有准备好”或“没有这回事”,而是说“这是好事,但是需要一点时间来研究”,或说“我们正在研究处理当中”效果就会好一些。

  根据瞭解,大陆涉台事务的有关部门对于台湾业管单位的某些态度和说法,有时候的确挺感冒的。但是,我不认为这些质疑需要往上推测到马英九“总统”身上。马“总统”推动两岸良性互动的基本立场是不必怀疑的,不过,行政部门如果不能突破习惯性的防卫心理,防弊的考量过度的被放大,兴利的重要性过度被压缩,就可能会对两岸关系产生不良的影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