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 
高雄的呼声 寻找南台湾的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0-03-25 00:15:10  


林倩绮
 
  林倩绮:几个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轮发言,我们对比较大面向的脉络有一番讨论,接下来就是讨论的延伸,就我看到的一个面向来跟大家作一些分享。我举几个比较耳熟能详的例子:

  首先,最近常常听到西班牙毕尔包的经验:从一个比较没落的工业城因为毕尔包博物馆就转化了整个城市的意象,然后开展了许多经济及在地工作的机会。

  其次,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在六七零年代整个工业的发达,到后来因为世只的经济转向,曾经没落过一段时间,但政府在这段时间投注了许多文化建设,现在成为全世只在思考城市转型或区域转型时一个很重要的典范。

  其三,法国在七八零年代也曾经历过一番低潮期,后来在密特朗总统在位期间,也不管是否为法国的传统,大胆地投注许多经费在文化建设上;我个人在十几年前去过法国,最近又有一个机会到法国去作比较深度的调查,我发现:十几年前,法国是我们所认知的传统文化大国,但近几年法国在文化建设上有更大胆的、对多元文化的认识跟开展──不仅从一些空间场馆可以看出,也可以从它整个人力资源跟社会氛围感受得出来。

  我以上讲的几个例子,在整个政府政策口号上提出很多不同于以往的见解,就像我开门见山所提到的文化创意产业,其实也有好几年的政策走向了。当然这几年又进入了第二波,也就是去年马“总统”上任之后又提出第二波更为具体的文化建设发展,那对应我刚才所讲的几个工业大城转化成现代文化意象的区域跟城市,我想点出的是:其中的机会并不是不可能,端看我们怎么样去转化它。或者说,我们想要的究竟为何。

  过去国家作为一个生产体,不管在知识上的生产,或思想上的生产,一直到现在全世界转化为一种以民主、人民某种程度的自主下,人民的声音跟所要的,也成为国家跟人民对话很重要的元素。

  所以在这期间,刚才聆听到今天与会来宾所谈,不管是从比较系统性的脉络来看整个南部地区的发展,或者是从台湾的角度如何来教育人民,或是台湾投注的建设方面,以一个不同的观点来看待,我觉得其实机会都蛮大的。但是公共平台有多大的容受力?所以这边我还要提到,我们长期以来在硬体建设上其实大过于软体。当然这几年我们有自觉,但在概念上自觉的同时,就如同刚刚主持人讲的,我们要什么?如何能够具体提出我们所要的东西?如何达到我们所要的?感谢几位刚才提出我们当前的现状,我也非常感谢这几年政府也关注到南部的一些需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