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预算案低赤字 泛纾困求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0-03-03 11:26:42  


预算案得到社会主流认同
  中评社香港3月3日讯/“香港是一个体积很小的经济体,但人口老化、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都对经济发展提出了严苛要求。政府要维持社会稳定,扶助困难阶层,缩小贫富差距,要‘派糖’,口袋得要鼓鼓囊囊才行,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因此,推动经济发展,巩固并加快复苏,就成了关爱社会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大公报》今天登出崔宁的文章“预算案低赤字泛纾困求发展”,文章内容如下:

  香港经济正如初春的气候,开始转暖,但又不能排除倒春寒或有的侵袭。处在复苏初期、只能审慎乐观的大环境下,香港即将进入新财政年度。日前财爷曾俊华发表“2010-11财政预算案”,替社会经济和民生,以财政资源再分配形式,清晰细致描绘蓝图。

  这个喜欢在上唇留一撮胡须、很有特点的财政司司长,行事作风至今仍不脱绅士风度,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使得其任内第三份财政预算案,在风格上与以往相比并无太大分别。审慎进取的态度,坚持“大市场小政府”原则,尽力维护“量入为出”传统的意图,在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财政储备“情有独锺”

  谨慎的胡须曾似乎对财政储备情有独锺,强调“经过这次金融海啸,我们应该更加体会到充足储备的重要性”。在现有财政储备超过五千亿港元的情况下,捂紧口袋的财神爷,对一次性纾困措施的“派糖”,“多乎哉,不多也!”只得近二百亿港元。气派虽不够大,难免令民粹者失望,但把财政赤字控制在二百五十亿左右的做法,避免了“大花筒”的嫌疑,不失稳妥。

  关爱社会,作为政府财政资源再分配一项重要目标,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也是香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预算案中,财爷在包括人才培育、社区建设、医疗卫生、照顾弱者及纾困措施等与市民生活质素息息相关的项目上,倾注了大量资源。这些方面的支出,占了政府经常开支的一半以上,为百分之五十六,且教育经费仍然占重头。

  民众能够直接感受到“好处”的一次性“派糖”,预算案提出了六项措施,包括令全港一百四十万名纳税人均可受惠的宽减75%薪俸税,宽免下年度全年差饷,动用十八亿元为约七十万个公屋租户代缴两个月租金,向领取综援、高龄津贴及伤残津贴人士发放相当于1个月金额的额外津贴,即人们戏称的“双粮”等。这些措施如阵雨甘霖,惠及数百万人口。虽然比起过去两个财政年度近九百亿元的纾困数额,略显羞涩,但其惠及面大,且能集中表现政府“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情之心,在预算案中显得特别耀眼。

  香港是一个体积很小的经济体,但人口老化、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都对经济发展提出了严苛要求。政府要维持社会稳定,扶助困难阶层,缩小贫富差距,要“派糖”,口袋得要鼓鼓囊囊才行,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因此,推动经济发展,巩固并加快复苏,就成了关爱社会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由是,在预算案中,发展经济被放在关爱社会的前面,并占了最大篇幅。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