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廉价农民工是否已成过去

http://www.CRNTT.com   2009-09-23 11:15:20  


经济回暖,企业招工普遍遭遇“民工荒”
  中评社北京9月23日讯/《中国青年报》今天刊登评论员胡印斌的文章“廉价农民工是否已成过去”,文章表示,“…不能仅仅看到农民技工月收入达到5000元就大惊小怪,应看到这个群体依然严峻的生存问题,更应看到现存的城乡差距。…改善待遇只是治标,根本上要从社会体制上解决农民工问题。‘民工荒’频发,正是改变这一问题的契机”。文章内容如下:

  在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眼下招工也是困难重重,从南方制造企业过来招工的人事经理们枯守多日收获无多。报名者本来就不多,参加面试者更是寥寥。企业开出的1500元月工资已经没有什么诱惑力了,一个砌墙的技工称他们的月收入一般都在5000元左右。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冷荣忠说,如果金融危机期间不把农民工当包袱甩,或者以前务工时的收入不错、生活也很好,各方面权益都有保障,“我想大多数不会这样”。(央视网9月22日)

  企业难以招到足够农民工被认为是“民工荒”,另外一个劳工输出大省河南此前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形。大批“恋栈”的农民工让珠三角不少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头疼不已,以往几十年来那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良好感觉已经不再有了。一方面是企业开工不足,急需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却是农民工再三挑剔,工资也呈上涨趋势。这样有利于农民工的“乐观”情形,是不是意味着持续多年的“廉价农民工”已成明日黄花?

  我却远没有这么乐观。对于农民工,经济逐渐回暖、企业纷纷开工、工资水平上涨,固然是一个不坏的消息,可这种“利好”仍有极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南方大批制造类企业能在金融危机来袭时,将农民工视为累赘而纷纷抛出,当然也就能在经济回暖时降尊纡贵地请他们出来做工。用工一方的地方政府和资方态度变化的依据,只是自家的利益、地方的发展。外部经济环境好,就让农民工留下打工;经济环境一旦恶化,则立马请农民工开路。至于有没有在这个过程中改善一下农民工的群体权益及自身发展,则很难讲。

  这一轮经济回暖,南方制造企业大举招工,除了开出的工资稍高了一些外,农民工之缺乏保障、缺乏权益的情形与前几年相比并无太大差异。即使是看似上涨了的那点工资,也很难改变常年漂泊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庭什么。四川金堂县竹篙镇镇干部夏逢利就说:“在外打工这么多年,哪怕他挣再多的钱,家里面娃娃没照看好,老人没照看好,万一太远的话,还是等于零。”可见没有一个持续的承诺,农民工可能不愿意去冒这个险。更何况,眼下提高工资不过是企业的权宜之举,此前几轮“民工荒”的反覆,不正与“民工潮”相交替吗?

  再者,农民工不再廉价仍不过是局部现象和短期现象。农民工群体的素质提高仍嫌缓慢,有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的7000万技工中,中级工占35%,高级工只有0.5%。如果把农民工算进去,那中级工以上的工人比例不超过20%。大部分农民工基本上并无任何职业教育培训,都是边干边学。而且,由于大多数农民工长期处于漂泊中,随着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缺乏职业教育的他们当会越来越缺乏竞争力而呈现出疲态。

  评论者每每倡言农民工“市民化”以融入城市,而农村的家园依然是农民工们在城市呆不下去时的最终依靠。即便勉强留在城里,由于流动劳动力市场的劳动报酬低,且普遍缺乏劳动保障,也很难避免其成为城市的新贫困群体。所以,不能仅仅看到农民技工月收入达到5000元就大惊小怪,应看到这个群体依然严峻的生存问题,更应看到现存的城乡差距。更何况,如果大部分农民工长期漂泊,不仅自身素质难以提升,也同样不利于其所从事的行业的技术水平的提升、产业的升级。社会学家陆学艺说过,改善待遇只是治标,根本上要从社会体制上解决农民工问题。“民工荒”频发,正是改变这一问题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