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香港迈向知识经济 要避免流于空言

http://www.CRNTT.com   2009-07-28 12:17:34  


香港发展知识经济,切莫流于空言。
  中评社香港7月28日讯/“特区政府既未提出香港金融业如何在‘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机所揭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再上层楼的新措施,也没有提出把所谓六大产业的发展与香港经济既有的主要产业(尤其金融业)协同发展的具体部署,怎么能够相信香港正在发挥潜力,迈向知识型经济? ”资深评论员周八骏今天在《文汇报》发表文章指出香港“迈向知识经济要避免流于空言”。文章内容如下:

  2009年6月2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先生在《星岛日报》、《信报》、《明报》、《成报》、《文汇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The Standard、China Daily等中英文报章同时发表题为《发挥潜力 迈向知识型经济》的文章,为当天下午他所任命的经济机遇委员会(简称经机会)最后一次会议之后,将宣布特区政府为推动所谓香港“已经形成”而“具优势的”六大产业发展而制订的政策措施“造势”。 

  这是一次精心谋划的“政治公关”活动。文章标题鲜明,观点也鲜明:“经机会过去数月研究的六大优势产业,包括教育、医疗、检测及认证、环保、创新科技、文化及创意都是发展知识型经济的新动力。” 

           推动香港迈向知识型经济 

  坦率说,我当时目光为之一亮。因为,曾荫权自2005年接任行政长官以来,只是在他首份施政报告——题为《强政励治 福为民开》的2005至06年施政报告的92段提及“知识型经济”(“为了确保香港整体人口素质能够适应未来知识型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落实全面的人口政策。”);嗣后,2006至07年施政报告《以民为本 务实进取》、2007至08年施政报告《香港新方向》和2008至09年施政报告《迎接新挑战》都不再提及。也许有人会说:不提“知识型经济”一词不等于不做推动香港迈向知识型经济的事。然而,就在6月22日的文章中,曾荫权指出:这六大产业“的发展条件与传统轻工业及四大支柱产业不尽相同,但是互相呼应补足,是开拓新经济的踏脚基石。”换言之,在决定发展六大产业之前,特区政府推动香港迈向知识型经济的政策措施是非常不够的;否则,行政长官大张旗鼓地宣传六大产业便没有了意义。 

  “知识型经济”(Knowledge Economy),中文亦称“知识经济”。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分类,在现代经济体中,有5类产业或行业属于“知识型(或知识)产业”,它们是:高科技行业,中高科技行业,通讯业,金融、保险业,商用服务业(不包括地产服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拟推动发展的“教育、医疗、检测及认证、环保、创新科技、文化及创意”,可以列入OECD的有关分类。在这样的意义上,曾荫权文章的基本观点是成立的。 

  问题在于:第一,正如我在一周前于本栏发表的《香港经济殷忧依然存在》中所分析,特区政府判定六大产业“具优势”的事实依据不足,已公布的推动其发展的政策措施是零碎或空洞的。 

  第二,尽管曾荫权在6月22日文章中表示,六大产业与传统工业及四大支柱产业“互相呼应补足”,但是,众所周知,传统工业在香港早已式微,香港亟需进行的是拓展高科技制造业。在四大支柱产业中,金融和物流固然属于“知识型(或知识)产业”,但是,一则现代物流业迄未成形,传统运输业优势明显下降;再则仍具优势的金融业也遭遇上海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强劲挑战。空空洞洞的“互相呼应补足”6个字怎么能够消除人们对于香港经济“青黄不接”——传统优势产业走下坡而新兴产业未成形——之忧虑? 

           迈向知识型经济 须有具体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9年4月3日曾荫权于经机会第四次会议后宣布,特区政府将重研究发展教育、医疗、检测及认证、环保、创新科技、文化及创意等六大产业后,4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泰国芭提雅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会见香港记者,他在回答一位香港记者的问题时指出:香港“在发展金融业的同时,还要努力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贸易物流、旅游观光、医疗卫生、科技教育、高新技术产业等,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温总理所指出的也是六大产业—金融、贸易物流、旅游观光、医疗卫生、科技教育、高新技术产业,与特区政府提出的六大产业有相同也有不同。温总理把“金融”列入六大产业之首,特区政府排除“金融”。有人也许会辩解:特区政府提出六大产业是作为香港经济“新增长点”,而金融业已是香港经济的主要增长点。然而,特区政府既未提出香港金融业如何在“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机所揭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再上层楼的新措施,也没有提出把所谓六大产业的发展与香港经济既有的主要产业(尤其金融业)协同发展的具体部署,怎么能够相信香港正在发挥潜力,迈向知识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