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四千万“待就业” 出路在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09-06-24 12:14:02  


一粒果实万人摘--大学生就业的生动描绘
  中评社北京6月24日讯/暑期临近,意味着又一批毕业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伴随着象牙塔的远离,就业的压力俨然一座巨大的高山横亘于前,大河网近日发表名为《四千万“待就业” 出路在何方》文章,分析和探讨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面临的种种形势和难题。全文如下:

  今年共有610万高校毕业生,外加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涌入业已吃紧的就业市场。700万并不是关于就业形势最严峻的数字,6月18日,商务部透露,预计今年全国“待就业”人口将超过4000万人,其中约60%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 

  近10年来,中国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不能仅仅从金融危机上找原因。1998年下岗大潮中的失业人口,再加上上亿的进城打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进入就业高峰期的新增适龄人口,使得当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三峰迭加”的态势,共同构成了庞大的劳动力供给流。为此,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很多“保就业”措施,但多为政治任务压力下的权宜之策。


        保就业“创举”多,但治标不治本
        大学生下乡入伍,并非就业正途

  2009年初,针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国务院发布了被称为“国七条”的就业鼓励措施。其中关于鼓励大学到农村基层,部队和城市社区就业的办法尤为社会关注。中央有关部门还将继续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各地也要因地制宜开展地方项目,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

  “转变就业观念”,被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方式,然而,这些政策出台的鼓励大学生下乡当村官,或者最近刚刚出台的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参军入伍,很大程度上其实是挤压一些过去农民的就业领域,大学生到农村去,到边远地区去,并非从根本上解决或发挥大学生的知识优势来就业。因此,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只是将大学生放进过去一般是农民工就业的领域,并没有真正缓解整个社会就业的形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