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春节易名之争反思传统文化“内虚”

http://www.CRNTT.com   2009-01-26 11:14:39  


  中评社北京1月26日讯/江苏《扬子晚报》日前载文《从“春节”易名之争反思传统文化“内虚”》指出,弘扬传统的最佳方式,不是终日刻板地对着祖宗的遗物三叩九拜,而是逐步恢复历史的记忆,让所有的传统、智慧在知识的图景中复苏。全文如下:

  在目前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任何向传统文化的自觉靠拢,似乎都内含一种正当性。但,若不抓住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只热衷于做些皮毛的肤浅文章,则未必能得到民意支持。甚至,还可能要被认为是瞎折腾,湖南年轻学者黄守愚可能就有这样的委屈。

  昨天的红网披露了这样一个消息:黄守愚发帖,称“春节”应改为“元旦”,认为“元旦”作为夏历正月初一的代称,从汉武帝时沿用到辛亥革命之后,可谓历史悠久,被袁世凯改名为“春节”,丧失了其岁时意义与文化意义等,同时他建议将现行公历的“元旦节”改名为“洋旦节”。结果,他被网友通批。

  这或许是他始料未及的,也或许正中其下怀。记得2006年,黄曾提出更具震撼效应的观点——“中国人是猪的传人,不是龙的传人”。本文不想过多揣测黄先生的主观动机。不过,我们也不妨借春节易名之争的时机,反思一下中华传统文化坚守与流失的问题。

  黄守愚先生认为,元旦改称洋旦节,可起到“复兴华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优越感”等神奇疗效,这套说辞,倒是和江湖游医兜售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十全大补丸”时的吆喝声极为相像。

  而吆喝的隐性前提是,黄先生也承认我们的传统文化脸庞已面无血色,严重贫血。但给春节和元旦换一个古色古香的名字,就能像喂食了“补血速效胶囊”一样,让发白的脸上迅速泛出血丝,面色红润,生机盎然吗?恐怕,世间难有这等神话上演。作为一名文化学者,难道黄先生连这都不明白吗?显然不是。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