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住房面积不够 为啥不能就近上学
http://www.CRNTT.com   2022-05-31 22:23:50


  近日,浙江温州一则“居住几十年的房子面积差0.96平方米,孩子不能就近上初中”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针对当事市民反映的情况,该地区教育局回复称,由于初中入学的房屋产权建筑面积需在20平方米以上,据市民所述实际情况,该房产不符合入学要求。

  其实,将入学资格与房产面积挂钩的情况,不是温州独有的政策,此前已在深圳、菏泽等多个城市先后曝出,幷屡屡引发社会讨论。按照官方的说法,目的是为了给学区房炒作降温。可真的能达到效果吗?报道中讲到,该地区教育局划定“20平方米”底线是在2021年5月,但在当年年底,率先回暖的仍是“老破小”学区房,只不过最受欢迎的户型变成了20-50平方米。还有就是在这起事件中,孩子不能就近入学的当事人,已经在此居住几十年,孩子也落户于此。更为重要的是,“就近入学”是写入“义务教育法”的,老百姓只要买了合规的商品房,只要在经适房甚至租赁房里拥有合法的居住权且符合相关的规定,任何家庭的孩童都有相对应的学区,都有进入义务教育学校学习的学位保障。

  学区房苦天下家长久矣。学区房的产生本质上还是教育公平的问题。不是学区房导致了教育不公平,而是教育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了学区房。正是有了学校之间的强弱之分,才有了学区房的疯狂。在国人普遍重视子女教育的社会环境中,“不让小孩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当优质学位供给不足,导致对口升学率较高的优质中小学学区的房价大幅上涨。客观地讲,近年来,各地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益探索,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多个城市数措幷举,通过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改革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家庭经济实力一般的学生拥有更多进入优质学校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抑制学区房的过度炒作。但总体上看,所起到的均衡作用较为有限,不同区域、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尚不足以令学区房这一概念彻底淡化。

  只要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没有变,学区房溢价依然会是房地产投资分化的重要原则。所以,想让学区房不再,治本之举仍然是推动教育公平,均衡教育资源。只有不断弥合教育资源差异,缩小同一地区“牛校”与“普校”间的差距,教育资源日趋均衡,学区房的概念才会日渐弱化。当然,教育公平不是简单的将强的弱的放在一起平均一下,而是要让普通学校也逐步强起来。让教育归教育,让房子归房子。解决学区房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细节上的修补往往无济于事,最多也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内降低了市场虚火。有关部门一方面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让更多人有机会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要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让均衡教育的理念得到真正落实,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来源:兰州晚报 作者:小马飞刀)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