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苍茫温润山石中——赏读周镜华的国画作品



  北方山石多半为苍浑雄劲,以致我们对山水画的认识也以此作为一个规则去理会。当然自然的造化有其规律性,但这仅是一种规律而已,而画境却另有心造。今观周镜华的山水画却令人有特别的感觉:苍茫温润山石中!这与他自小习画、练字、嗜读诗书有关。1979年,他在岭南工艺美术学校及海珠区书画艺术学校学习,先后得到中国画家叶秀炯、何炽佳等老师的悉心指导。周镜华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画的学习,同时一直得黎家山水的嫡传—在上世纪70年代得岭南画家黎雄才胞弟黎雄德先生的指导学习中国画。因此,有黎家山水之韵,从而练就了他的中国画的基调,苍润、温和的画境。把岭南山水画法用于北方的山石,让南方的温润和气的风格妆点北方的山水风景作品,别有一番风味。在《太行山民居》等作品中让人读到的北方山水是笔墨苍润温和、不失江南的景色,这是周镜华先生对山水画的一种态度。

  读中国画依然离不开所谓的笔墨,笔墨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笔墨是介于图式与话语之间的艺术生灵,她具有画中之象,言中之意,是使中国画不断得以诠释的前提。其中的话语元素是我们可以与之对话的可能基调。笔墨是经过提炼之后具有逻辑形式的图式,有叙述的可能。我们把笔墨作为一个生命的要旨,也是中国画所独有的样式。在周镜华的国画中不难看出其对笔墨的修炼,酣畅淋漓,树枝多姿,山石皴点有致。 

  作为山水画,各自的风格是自己眼中和心中山水的造化结果,是有别于他人的心灵居所的表现,也就是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一种体验。如何把“师造化”与“得心源”结合起来是每位画家所要面对的问题,梅清的黄山,与弘仁的黄山、黄宾虹的黄山那是各异的。这种外与内的关系调和,是画家面对自然山水以绘画的把握及传达的方式来表述,也是以显示各自风貌的基础。周镜华作品《英雄出少林》虽是描画少林古寺,但在周镜华的笔下,古木苍润,充满生机。

  画家眼中的事物、事情,是不同于常人的。宗炳曾说:“澄怀味象……山水以形媚道。”这是画家对自然山水的理解方式。中国山水画是以符号的形式来表述的,“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宗炳语)。对此周镜华深知其中道理。他曾说:“中国画要融入传统,融入中国人心中,这才叫中国画。”这简单而深刻的话语,却是画家们要不断深入传统之后抒发自己且竭尽全力方才极尽其能,以致造化之境。

  (作者:林书杰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