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创造能量——冯达辉其人其艺
冯达辉是位待人热情的人。与之谈艺,更感他是位热爱生活并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从政之余,几十年挥毫不断、笔耕不辍,竹梅荔荷、人物、花鸟、场景等无不在笔下出现。那笔墨挥运间显现出来的真情,真实地跳动着作者对生活感受的热烈与激动。不久前,冯达辉还获得“广州市2004-2005年度群众创作歌曲一等奬”奬项,他创作的歌曲《江帆鹤影》获得殊荣。冯达辉之综合才情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出来。
冯达辉为共和国同龄人。老家在广州北郊流溪河的他,自小生长在梅竹桃林间,绰约风姿的风景美韵,早就震撼着他幼小的心灵,培养着他对绘画的情感和色彩的敏感。
他的两个伯父中,有一位是岭南地区早期著名花鸟画家叫冯曼硕,这是一位长期在民间从事民俗艺雕的艺人。达辉深受长辈的影响,学起绘画来。长辈教达辉从临“芥子园画谱”起,让7、8岁时的小达辉对画谱之韵之味领悟了不少,使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得很快。1964年,15岁的他作为广州郊区几十间中学里唯一一个考上华南师范大学附中就读高中班者。这种“牛B”,真可用千里挑一来形容。文革开始后,冯达辉的书画活动更是作为他的“傍身之技”被坚持了下来。高中毕业后,达辉作为根正苗红者,留校担任了短暂的政治指导员职务。不久,又分配到广州钢铁厂当了五年工人。“广钢”地处芳村地,因厂区较大,且有花木组成,厂区格调就显得不俗,故此引得广州美院众多师生到厂区来写生。其中国画大师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等都曾到厂里及工厂周边地方写生,这些艺术家大都由已经到厂边做宣传工作的冯达辉接待。这些年,冯达辉对艺术的感悟,提升了不少。
“画画一定要靠自己的作品讲话”。这是已故岭南画派大师苏卧农的原话。这句话对冯达辉的影响甚大。为得艺事提升,他在1992年曾到北京师范大学拜访80高龄的启功大师,大师为其所动,为其题书了“半醉居”匾名。此外,苏卧农、关山月、黎雄才等大师,都送有字给达辉以示对其鼓励。
早些年,达辉作花鸟多习赵少昂意。为了艺事,达辉奈得住寂寞,做到了少应酬多创作,这些年创作了大量作品,名声也开始响亮了起来。某年,芳村区文联换届,区委书记觉得在这个区里,新主任非冯兼做不可,冯推不过,只允一届方才告妥。事实上,达辉是有不错的创作力和执行力的。他曾组织主编过《中国岭南派芳村盆景艺术》、《岭南第一花乡》、《芳村志》等15本书及策划过大量文化活动。是位十分得力的基层文化干将。就其本人,除了着有几本书画册外,还出版过《花韵》等三本诗集,他还写了100首歌词,其中三分之一已谱成曲且广为传唱了。冯达辉就是这样一种人:富于才气、干练通达、精力超群。
我总觉得:冯达辉的生活之所以如此丰富、精彩,且创作灵感不断,是有其很强的组织力和执行力做内在动力的。他的生命是由一系列的瞬间、想法、感觉、聚合以及选择所共同构成的。他有能力通过类似、分解、展示的手法,将生活的繁杂作聚合,并以瞬间的选择通过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一位区级政协主席,冯达辉将运作行政的方法很巧妙地将艺术人生、情趣感悟等话题作了有意义的解构,将生活中各种元素完美组合成一种象征,来打动自己和周边的人。从这一点看,冯达辉的确是做得很成功的。
有一种说法,当下,要有所作为,似乎应作一只虎,一意孤行地寻觅真正能填饱胃口的猎物,并通过猎物的获得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冯达辉的艺术猎物,就是他的发现、创作和表现执行力的过程,这是一个因生命修炼尔后扺达精神层次后所获得的进入境界的过程。如果说,主体性的实现,是一个个体生命创造能量的充分放射,那么这种放射在精神境界中腾升后,所产生的艺术力量就是很高端的力量。毕竟,执行者已将艺术文化、生命与生活作了很好的连接。我所认识的冯达辉,就是这样一位连接者。
2007年元旦凌晨于暨南大学英雅轩
(刘胄人 评论家、书画家、《新周刊》杂志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