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砚溅墨花 散淡人生
走进梁季明的书厅,举目皆名家书画。满壁龙蛇,掩盖了萧然粉墙,简檏摆设。一副他信笔草就的“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对联,闲置台上,墨香淡然,令人想起“室无长物,唐诗宋词汉文章”这古话。
谈起自己十多年默默的读书写字生涯,梁季明讲了个至今仍对他影响至深的故事。80年代中,他有件书法作品获佛山地区“新緑奬”。踌躇满志的他自然意气风发。一次,在与我市一位书法家闲聊时,他言语流露出对书法有急于求成之意。那书法家听了,沉吟不语,看了他的字后还说:“我年轻时也没临得这么好呢。”梁季明听了更大喜注心。临别时,他求字一幅,书法家欣然应诺。不几天,一幅韩愈的《知名箴》送到手中。梁季明打开一看,立即醒悟了当日自己少年气盛,语出浅薄。因为那《箴》开头就说:内不足者,急于人知,霈然有余,阙闻四驰。他明白了: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从此,他以此《箴》为座右铭,收锋敛芒,默然埋首,潜心书艺,广取博收。
十多年来,他靠着微薄的租金和杂货铺的小生意,供小孩上学,付日常开支,所剩已不多。但他仍矢志苦练,对欧阳询更情有独钟。他每天反复临写,将欧体那精气内敛,点画严谨,法度森严的神髓摄入笔中。之所以多年心无旁骛,专攻一家,他告诉笔者:与其八面出击,不如攻其一点。因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书法与兵法殊途同归。所以,他日间挥写夜间思,日日数百字,默默十年功,终于渐成面目,心得始成。近年,他行书学《圣教序》,追其妍美俊朗之风格,学李北海,以求天骨开张之神韵,小楷则从《黄庭经》《曹娥碑》入手,赵孟俯、文征明等均有涉猎,以风神秀润补欧体之剑拔弩张,融长化短,厚积薄发。
因不用上班,每天时间都由自己支配。所以,每天一起来,他便泡清茶一杯,读书报一会,然后,开铺做生意,展纸练书法。往来人流,熙攘喧哗,对于痴情写字的他,可谓无动于衷。另外,因顾客多是相熟街坊,他也乐得省去心力讨价还价。所以,他生意也做得轻松。
在外人看来,他衣食无忧,潇洒自由,倒不如及时行乐,对酒狂歌,何须日日面壁挥毫,自讨苦吃。但梁季明却有自己的见解:一个人能全情投入地做一件自己从内心深处喜欢得不得了的事,即使粗茶淡饭,也十分快乐。所以,不少朋友都邀他“出山”,他都婉言笑辞。因为,他深知:人生在世,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助读已是难得清福。若为博取功名,赚取钱财而逆志屈才,他宁愿独守清贫。看来,干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这对联早已融化心中。
总喜欢在家中拈毫磨墨,握卷静读的梁季明,累时,看芭蕉送緑,听山鸟啾啾,人也乐得逍遥。不过,正如他的字一样,梁季明的人生准则是外弛内张,似宽实紧。每天该干什么,必全力以赴。因为,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条人生路,那就要认真地走下去。所以,闭起眼也能默写出来的法书,他百临不殆。《全唐诗》、《明清小品文》、《八大家文选》等古今名著他翻得卷边。他明白,字,固然要写得好,但若无学问作底,那也只是徒得其形。所谓读书养气,只有学问做扎实了,那字才能散发出令人回味不已的书卷气来。因而,读书、写字、思考、做生意成为他每天的功课,而这些功课,他从未偷过一次懒。因而,他觉得生活分外充实。
这几年,梁季明一直规定自己每天抄三百字的《昭明文选》,笔划工整,一丝不苟。他讲:自己志向不大,每天做好一件事,其实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虽然,这几年,他在省市、乃至全国书法展获得多个有份量的奬项,他获得“庆祝香港回归五周年全国青年书画展书法铜奬”,“2003年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奬项,并获得“敦煌书法百家”称号,“广东省青年书法篆刻展银奬”,“2003年入选全国首届电视书法大赛”,广东省首届“南雅奬书法篆刻展”等荣誉,但是他还是十分淡然。因为,在他看来,这就像耕作田头的农夫,每到金秋,总有一点瓜果稻麦。不值得太看重。不过,他倒觉得近年一直致力于少年书法和成人书法培训,并有不少学生获得国家和省级奬项这事儿更值得欣慰。因为,他不仅可手把手地将自己对书法文化的认识延续学生身上,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默默耕耘,能形成一种尊重、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看着他的作品,听着他的娓娓闲话,让人忽然想起一句戏文:我本是卧龙冈上散淡人。
(作者:李健明 珠江商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