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墨花晨湛映书魂



  锋芒小试 

  “我对书法艺术最初的介入,是从看画稿字贴以及接触家中丰富的藏品开始。”李先生说。他家虽说并无长物,但书籍和字贴却是要世守罔替的,还有一些家传名家字画。此外,更因为祖父、父亲、伯父以及外祖家的长辈们均能写得一手好字。祖父还能画画,教良晖唐诗时便一诗一画相配画出写出,因此,良晖从小就得以耳濡目染,获得一个较高的起点。其高祖还留下有几大柜手抄书籍,天文地理武备图经,让他翻看起来很受震憾,而科举制度下先辈们从事举业所留日课写得非常精美,那蝇头小楷秀美得让良晖只有佩服。“书法对我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大概是从那时开始。”李先生微笑着对我说。他很崇拜曾祖父,因为他曾是县学考第一的秀才,青云诗社屡屡夺魁的酒人。

  那时学习条件十分艰苦,练写字首先要纸张,良晖练字常要利用文稿的背面。所幸家中长辈对他写字画画是常用欣赏的眼光来看的。少年生活没有小人书,翻画稿是最大愉快,再就是迭弄印章印石,艺术的种子就这样在他心中获得雨露,写起字来特别投入,字就写得愈象个样子了。

  李先生向我讲述了他在书法上初试锋芒的一件趣事。有一年,约是九岁吧,要过年了,大良阜南路一间中药店照例派人送上礼物拿上红纸墨汁请他祖父与春联。祖父还未动笔,他看见了,心中忽而跃跃欲试。毕竟从未在大纸上写过大字啊!入夜,家人就睡。他忐忑不安又兴奋不止地瞒着大人跑出前厅,挑灯夜战,依照店铺交带的要求,一口气把红纸全挥写完了。可得意之余也意识到闯了大祸:糟了,捱打事小,写坏人家的东西咋办啊!第二天,颇感意外的是,祖父并没哼声,更没迎来一顿痛打,只待墨汁干了,便报春联卷好交差去了。或许是良晖的书法已略有可观,又或许是店主给他祖父面子,结果这些稚气未脱的春联照贴不误。那是李良晖的书法作品首次在社会上亮相,其后便有僧人请写经,亲戚请写春联的事,磨练也开始了。

  博涉求精

  李良晖先生擅长楷书,大概是从小在祖父那里得到直观的教益,并因先入为主之故,法魏唐而不专尚一家,虽有私淑而无门户意识,好象也是家风。李先生自戏言为善参野狐禅。1984年《书法报》评谓他的作品八法娴熟而有遒媚之姿、腾挪灵动之态,许其出于褚遂良。而他却说自己并无临习过褚遂良,只是以仪而已。他说对他书法影响最大的是隋唐之交的王居士砖塔铭。由于他极仰慕苏东坡的为人,有一段时间,也模仿过苏东坡的字。他对苏东坡所言“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最为服膺。这种气息便自然地流入他的楷书表达中。

  李良晖先生头脑十分清醒。他认为自己没入过名校,也没有名师可傍,唯有通过自己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去摸索,因此他对历代传世法贴尽力购集,“遍临百家是谎话,但开卷有益是事实。不写可以看看,饭前看,睡前看,‘三上’和‘三余’的利用是当老师的最大自由了,视野的开阔使头脑不容易形成框框,熔合的吸进来。排斥的推出去,慢慢也会有自己的一副面孔,不断的吸收便不断的变化,过程的长短是说不出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形成风格,只是在一段时间后要回顾,审视旧作便可以进行自我肯定与否定。”他略带调侃说,“要让自己保持眼高手低。眼不高,手永远都不会高,要使自己的书法有更高的境界,首先得要有高远的眼光,也就是高标准。某一天,当你看自己的作品觉得很满意了,那即意味着你在艺术上已封顶,再前进的机会就不多了。”正因此,他常常为了书写好一幅作品,不惜留下一地废纸张。有一次,图书馆约他写个读书格言,他写了几张后挑出一张较满意的来,但当馆方来取时偏偏寻不见,只好从便在几十张“废品”中再挑出一幅充数,想不到的是那张他眼中的废品,竟博得不少人赞赏,这倒从侧面反映出李先生的深厚功力。

  无悔人生

  李先生雅好古文辞,但他却自嘲地说自己只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学书喜欢读全帖。他认为通过法帖的文字可以更好领悟书家感情,可以调动学书者的审美情趣,获得综合提高,改善自身整体素质。如此始能有异书匠所为。他喜欢吟唱生活,讴歌时代,抒发个人意志,当书写自己所作时就更加得心应手,神采飞扬。当他告诉我,他自作自书的《黄河之歌》被刻碑竖立黄河边时,他情不自禁流露出些许得意。

  “我生无田食破砚”他觉得这话形容自己够形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书法这一概念正冷藏着,然而李先生却是固执的。保存国粹无错,继承传统使之发扬光大更是天职。1975年,他在县总工会开始开职工铅笔书法短训班,致力群众书法普及,这在全国都是起步较早的。书法是他生命中的血液。他无心成“家”,但社会上仍有不少识与不识者以“家”呼之,他自嘲为无心插柳。

  今天,他的书作已为全国许多碑林、央视外景基地等刻石,为许多名人纪念馆、博物馆、书楼、美术院校所收藏,亦选送国外交流。一些著名书法家对他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广东省书协副主席欧广勇赞其楷书成就广东难觅其俦,书协主席陈永正先生也倾情赞赏,著名画家及书法家郭绍纲先生认为他的楷书写得又好又活,已故著名书法家秦 生先生多次对他的弟子书作拔置前列,当代中国书法界不少闻达也早乐与神交。然而他总低调自处。这四五年,他总能接到北京有关部门知名人士或专家学者新年座谈的邀请,但从未去出席过,那怕钓鱼台对他有多大的吸引。他十次进入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及专项书展殿堂,全国展赛一百余次拿金奬,他反而愈加平淡。他的传略收进国家权威辞典,他说有幸与巨人们同处一册感到光荣,而更多是感到因自己太渺小的惭愧。

  李良晖先生耿直谦逊,幽默乐观,化苦为乐是其长处。在学校,有时甚至是学生眼中的兄长,故“哥”之,同事眼中的开心果,故“先生”之,在家里,他是妻子眼里入得厨房出得厅堂的好男人,女儿眼里的二十四孝慈父。家中事务,事无大小,要干他都干得头头是道。他常把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让一家子分尝快乐,让如珠妙语引发哄堂笑声……有人问他特色何来,他说和孔子异代同工“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李先生最近经国际美联认证评审委员会严格审核,通过了ISO9000A资质认证和ISC2000A艺术品价值评定,已获得杰出书法家称号。当我向他祝贺时,他淡淡一笑说,名誉都是过眼云烟,名家如恒河沙数,我办这个也只是给自家寻乐子的意思,不见得有什么用的。

  我问他提前退休干什么,他说:“读书呗!少年醉心读书没机会,买书没有钱,今天终于能买一点书,又没时间读了,那不糟蹋吗?所以第一个心愿就是读书,再就是书法的补课。”

  李良晖先生在一篇文章里有一段人生独白,我觉得它颇有李先生自画像的意味:六十年风雨人生,虽感虚度年华而无从悔恨,碌碌无为而无从羞耻,差堪自慰者是在生活不由自主的缝隙中仍隐孕着些许艺术异端,于是便有了今日这“家”而非“家”的怪样,叫人僧不起倒觉有点憨。

  (作者:梁晓华)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