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奇人之书——小议陈国奇其书法艺术
记得有人说过: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查查其经历,大致有两种人,一为官做得很大,一为出世的和尚。那些当大官的,他们当然是靠科举上去的,一肚子学问,除了文学修养外,既是政治家,又是经济家或社会活动家,眼界阔,胸襟大,其书法作品便是全部修养的一种表现。而那些和尚呢,则是避开了红尘,站在一边冷眼看人生的,以深探高,潜心创造。
而陈国奇当属于后者,他既是中国道家无极门传人,又皈依佛门,所以陈国奇的书法作品中有一股清淡高古之气,而且在其深厚的书法艺术基础上追求变化,追求时代感,这是很可贵的,同时其书法还带有一点民间的疏野气息,苦而不甜,涩而不顺,野而不匪。
陈国奇曾多次给我谈及他学习书法的心得,他说他牢记沈鹏先生的一句话:“厚积才能笔路宽”。他认为:“只有多积,对传统陷得愈深,才能丰富作品的内涵,提高作品的品位”。他还谈到了学养对书家的重要性:“我认为书艺的高低,最终要依赖书家学养和较高的精神境界,所以不敢稍有疏忽,平时经常读书,涉及面也较广,古典文学、历史、古文字、美学及古今书法理论等都是书家素质中不可或缺的知识。”
从创作观念言之,陈国奇书法无疑属于尊重传统又不墨守成规的一派。他深知,中国书法传统是一个巨大的链,任取其中一环都金光灿烂,但却无以表明它就是传统本身。因此陈国奇对传统的把握是通过一步一步的深人开掘,深切感悟来逐步体验和继承的。他早学颜鲁公、柳公权,后习汉隶、行草,寒暑不辍,一发十余年,为日后的绘画、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期间系统研习米芾、王铎、黄庭坚等诸多碑帖。奋发求进、潜心修炼,弹指间又已十余个年头。在学习古碑帖的同时对近现代大家作品亦多有研究,博采众长。观其作书一鼓作气,字与字、行与行、结体与结体之间气脉相连、神意贯通,如同音乐的旋律、节奏的运用,或高或低、或强或弱、或勃然轰鸣或逶迤曲折,总有一股成于中而形于外的精神力量所在。其书风豪迈檏茂、大气古拙、真草隶篆、无施不可,与其绘画齐头并进。其用笔以中锋立骨定势,兼用侧锋取妍求趣。方圆互用,因势提按,凝重而不迟滞,灵动而不轻飘。陈国奇的隶书则一反线篆清丽一格遂成苍茫浑厚、古檏凝重风格,有时雍容大气,刚健生辣,有时冲融舒徐,不激不厉。他的行草书则富有变化,常以性情出之。书法是人的心电图,而行草书最能反应作者的笔墨工夫,情绪律动以及心境与修为的合一。如《六祖之偈》,用笔稳健含和,结构平整生动,章法虽规整却见错落,装饰性极强,整幅给人以婀娜多姿,清丽可人的审美愉悦。品读他的行书《竹送清溪……》联,即可证之。其用笔如行云流水,迟速互用;其结字抑扬有度,动静咸宜。用墨也很讲究,浓淡,枯润,干湿,五彩纷呈。章法布白则以虚就实,显得空灵而简远。整幅作品完整统一,清劲雅致,有与古人合处,也有与古人离处。想这一定是心手双畅无物无我状态下的产物,在陈国奇的诸作中堪为上品。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他在成功的背后到底隐藏了几多艰辛与孤独,还有酣畅淋漓的汗水与泪,但当他的每一件作品呈现在别人面前时,给人的感觉一定要是美的,人们都会喜欢。而陈国奇的书法不仅做到了这一点,他更让人以一种无法遏止的冲动与热情去拥抱这个世界,一如幽深处缓缓升起的音乐,让人聆听着万物的本真、原始、质檏与神秘,逥旋而飘转。
凭心而论,陈国奇的书法还在进境之中。刚到三十而立之年的他,仍然在传统的经典与民间书风中不断地探寻。心态从容、淡于功名、修炼心性、刻苦读书都是成大器的条件。境界的创设分得出人品高下,这正是中国书法的本质所在。陈国奇正值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取得如此基础已殊为不易,他的状态也一直处于努力之中,爱思考,不张扬。若能在形而上的层面再作锤炼,往返今古,留心社会生活,勤于观察,广读博取,将这一切付诸于笔墨实践,他的前景将是不可限量的。
我期待着他的新的进展。
(作者:郑丽广 《广东书画艺术》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