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墨醉花香动挥笔任歙张——李俊书法艺术印象



  2005年7月1日,泰国总理他信一行在潮州市领导陪同下参观了中国瓷都陈列馆。当他来到二楼展厅看到《祭鳄鱼文》巨型瓷版画时,伸长脖子,细细凝视,频频点头,赞赏不已!

  瓷版画上的书法,采用了长卷抒写笔法,行楷中有草意,劲健中含柔美,一气呵成,气势磅礴,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之美,夺人心魄之力,给观者以视角上的冲击力和技臻化境的艺术感染力。这幅巨型书法的作者便是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李俊。该瓷版为5200mm×310mm,已申报世界吉尼斯纪録并由中国瓷都陈列馆永久收藏。

  李俊是我颇为敬重、熟悉的一位中年书画家和印人。虽年近半百,但潮州很多老一辈书法家皆称之为“小李”。潮州西湖进门牌坊,有一对石联,联中提到的“小李将军”是指唐代大书画家李昭道。这些行家们称李俊为“小李”,听似一般称谓,其实大有深意。

  李俊是我多年的挚友,于艺术、于人生,他值得写的东西很多,这位“小李兄”,有着非常丰富而且多姿多彩的经历,是新一代艺术家成长的典型。笔者在《广东当代印人解读》曾经写过一篇“解读李俊的篆刻”,题目是《铁笔浑融意纵横,艺道勤奋有奇功》,但只是轻描淡写地刻划他在篆刻艺术道路上的一点成就。对于李俊的艺术人生,若在高手笔下,定能写成一篇如品赏“乌岽宋茶”,韵味隽永的好文章。

  李俊多才多艺,悟性非同一般。书、画、印的创作和理论都有较高的造诣。他从幼年开始学习书法,走过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他读书时,出过学校的黑板报,走上社会后,当过工人,当过老师,凭藉坚韧的毅力刻苦学习。40多年来,他痴迷于书法,勤学苦练,细心揣摩,渐渐洞晓如何区别书卷气与俗气,什么叫韵味,笔墨之美,谋篇布局之法。近十多年来,李俊历尽艰辛,大开茅塞,在书法领域纵横驰骋,成为当今艺坛同辈中的佼佼者。

  一个假日的上午,笔者前往李俊的“缶斋”,目染李俊先生的作书现场。看到他手挥长锋羊毫,纵挫横揉,力透纸背,刚柔相济,笔酣墨畅,毫无牵强造作之感,藴神情于作书之中。把中华太极理念中的精气神及音乐的韵律巧妙地融入书艺之中,达到了自然流畅的境界。一幅唐代王维《辋川闲居》诗的书法作品完成,令观者大开眼界,拍案叫絶。

  在未认识李俊之前,有一次观看潮州市书画作品展,其中有一幅李俊的书法作品,当时笔者对李俊的书法作品现场评价是“粗犷”、“缺少柔感”。或许我因欣赏水平不高所致,没有能力发现其中藴寓的枯劲与古拙。在场一位书画界的老师对我说:“因为你不是行内人,故无法体味到李俊书法作品的神功。”这位陌生的老师接下来给笔者解读:“书法艺术和音乐一样,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有传统的,也有新生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虽发声方法不同,但同样可以品出水平高低不同。李俊的书法比作传统的、古典的美声唱法,用现代流行的唱法去评价传统古典的美声唱法无异于自相矛盾。”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经过这位书法老师的解读,使我领悟一个道理:“艺术的百花园应该是千帆竞发,百花争艳。正因为他们的千姿百态,才使得书法这门古老的华夏艺术历经五千年的沧桑,久盛不衰。我们应该正视这一客观规律,我们应该冷静地注视中华书艺百花园中不同风格的书法艺术,发掘其内在的艺术内涵,让书艺之花永不凋谢,永远芳香”。

  先习书法而后习国画和篆刻的李俊,书法方面用功最勤,成就最大。用他的话说,通过作画和篆刻来丰富书法,使书法作品更有视角冲击力和更具金石气息。的确,近时我看李俊的一些书法作品,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由于李俊对书法艺术有执着的追求,换来了累累硕果。在第三届澳门艺术双年展中,其书法作品荣获一等奬;甲申年其作品参加在潮州举行的“惊蛰六人书法展”;2003年参加“潮州—中山十人书画联展”;潮州电视台还特约他为《韩愈故乡行》、《走进乡村》电视系列专题片题写片头。同时他的作品也经常在《中国书法》、《中国书画报》发表,其作品令同行们刮目相看,也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名人的好评。

  “一榻缶斋书叶展,半间文友墨花香。”在李俊的“缶斋”里,由于一些书画界同行经常切磋书画艺术,加上潮州湖山石刻的启迪,灵山秀水的哺育,使他的书法艺术风格更加完善,格调更加高雅。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李俊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将为世人所瞩目。君谓不然,请俟异日观之!

  (作者:杨俊华)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