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痴情墨海铸书魂——记书法家徐伟华



  在女书法家徐伟华的书斋里,书桌上、墙壁上摆放着、高挂着她各种书体的书法作品,这是书斋主人每天墨海临池的见证。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当眼处挂着的红木镜框镶嵌着的“痴情墨海铸书魂”的匾牌,这是著名书法家卢有光为其书写的,也是对她几十年来在书法艺术上执着追求的嘉许。

  徐伟华出身书香门第,父母亲均是高级知识分子,酷爱书法,幷且是高手。她从小在文化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里生活,自然受到熏染,加之她天资聪颖,悟性较高,小小年纪便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还是读小学时便喜欢舞文弄墨,写得一手好字,老师称赞她:“书法颇有天才”!她自幼至今近数十年的时间里,无论炎夏酷暑、寒冬腊月都坚持练字,从不间断。几十年来她在努力自学书法理论的同时,遍临历代各体碑帖,如王羲之、文征明的行书,颜真卿、欧阳询、赵孟俯的楷书,米芾、怀素的草书,汉《礼器碑》、魏《张猛龙碑》等各种各帖名碑,尤其对《兰亭序》情有独钟,临摹研习不下百遍,反复领会其字型结构,学习其潇洒、俊秀、灵动的基本笔画。还刻苦临摹过《石门颂》以及郑板桥、苏东坡、柳公权等大书家的笔法,做到以古为鉴,融诸家书体之精华。不仅如此,徐伟华更注意虚心向当今书法名家学习,她曾得到卢有光、周树坚等书法家的指点,博取众家之长,促进自己的书艺。如她写的行书、草书较好地表达出她丰富情感和灵性意趣以及高雅品味,其中运笔刚柔并举、刚柔幷联,顿挫有致,粗细协调,墨韵盎然……徐伟华习书体多样,能楷、隶、行草、篆,尤以隶书与行草见长。其书法作品多次入选省、市乃至全国书法展览,部份的获奬作品:1994年“商汇杯”全国名人书画中秋尝月会暨书画大赛优秀奬、1995年“美联”广东省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大赛优秀奬、2004年省民政厅老干部书法大赛优秀奬等。有的书法作品被收入《世界华人书画篆刻名家大辞典》。她本人亦被中原书画研究院特聘为高级书画师。

  在长期书艺实践中,徐伟华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书法家,不仅是字写得好,更重要的是必须做到学养兼优。为此,她常说: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要把看似简单的笔划组成为具有艺术性的作品,那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作为一名书法家,不但要长期刻苦磨炼,还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修养。她极为注重“字”外功夫,以加强文化内涵和学识修养。她遍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三国”、“红楼”、“西游”。并喜爱读鲁迅、钱钟书的作品。也读过不少世界名著如《茶花女》、《乱世佳人》、《红与黑》、《高老头》、《牛虻》等,故其文学基础深厚。她在任《岭南松》杂志副总编辑期间采访过不少名人:原广东省委书记寇庆延、原广州市人大主任赖竹岩、原香港文汇报代总编曾敏之、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等等,在采访、撰写这些人物专访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事迹、经历、体会等,让她开阔视野,胜如博览群书,获益良多。

  旅游是徐伟华的一大爱好。西子湖畔的秀美、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万泉河的清波、五台山的佛门圣地、少林寺的碑林……无不使她感到祖国山河壮美,华夏文化博大精深,从中得到启迪、提升学养境界。更使她印象深刻的是2004年她与老伴一道赴欧洲七国游,顺道看望在法国留学的女儿时,途中她惊喜地发现在欧洲城市的一些中国餐馆和某些公共场所里以中国国粹—书法作品点缀其中。做为书法家的徐伟华,为炎黄文化走向世界而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更激发了她勇攀书法高峰的决心。

  由于长期、丰富的文化积淀与临池不辍,所以她写的书法作品以胸中艺术的意念转于笔端,显现出章法严谨,书体秀美,潇洒大度,充满书卷气。如今徐伟华的书法作品受到人们喜爱,不少书法爱好者向其索要作品,上海松江二中(徐的母校)等单位和一些资深的书画艺术评论家亦收藏了她的书法作品。

  徐伟华与她的八旬母亲同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她们正在积极筹划举办徐氏三代人的诗书画印摄影展览,决心创作出更多书法精品让人们欣赏。  

  我们对执着追求书法艺术几十年的徐伟华取得今天的书艺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向她表示祝贺。同时,亦期待着这位痴情墨海的书法家,在今后的书法作品中,“铸造”出更加灵动、更加感人、更具个性的书魂,早日攀上书法艺术的高峰!

  (作者:崔淑玲/李浦荣 作家、艺术评论家)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