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何俊华画集序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项重大的财富是对于大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和水培养了人们的道德与智慧。

  历史歌咏大自然的诗文不计其数;表现自然美的山水画名家辈出。十七世纪,荷兰出现了纯粹的风景画时,中国画的山水已经发展了一千余年。

  二十世纪初,革命家陈独秀对只重笔墨形式,不重自然真实的“四王”,提出了批评。而二十世纪末,名画家张仃教授发表了《笔墨是国画的底线》一文,又对于“笔墨等于零”的主张进行了有力的批评。可以说,二十世纪的八十多年中,国画在改革、探索、发展中大步前进,名家辈出,形成了繁花似锦的局面。可以预见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画,必将呈现更为灿烂多彩的局面。

  何俊华是二十世纪末成长起来的,至今,他仍未届“不惑”之年,可以算是位青年画家。但他在山水画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成就。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展出,获得奬项并为国内外博物馆收藏。而他的成就又不是偶然得来的。他不仅在广州美院、解放军艺术学院攻读,受教于岭南派名家;而且跋涉于广东、山西、四川、河南、安徽、陕西、东北等地的名山大川,写生作画。一个人修养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对于山水画家来说,“行万里路”尤为重要。所谓“胸中丘壑”必须来自“眼中丘壑”。有了丰富的观察体验,必然能创造出变化无穷的艺术形象。

  何俊华的画,可能说既表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又发挥了传统的笔墨技巧。如果以“诗意”来形容绘画,他的作品有些近于“史诗”,有一些则近于抒情诗。

  比如《除却巫山不是云》,作者以俯视的角度描绘了宛转的江水和江心的帆船。以有力而缜密的笔法刻画了两侧的高山。云气在峡谷间飘动,重重山峦更构成了庄严阔大的景象。《万壑争流》则在层叠的山峦上,重重瀑布,奔腾而下,令人如闻其声。又如《九寨沟》,林木丛郁,溪流交织,不同的枝叶,不同的色彩合成了丰富的乐章。这一类作品,描写缜密,笔力坚实,气魄宏大,属于“史诗”的格调。

  而另一类作品—如《三峡深秋》、《长白山之冬》、《夏日》等作品,则笔法奔放、水墨淋漓,于简约的形象中含有诗意,可以算是抒情诗一类的格调。

  这本画集的编选,已进入二十一世纪,是何俊华创作的阶段性的小结。相信,在新的世纪里,画家必有更丰富的收获。

  (作者:迟轲 中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