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淡泊显心象——读青年画家莫建云国画



  在青年画家莫建云的数次画作展示中,至今仍令人难忘的是,1992年他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秋之实画展》。画展上的那十数张尺牍,是画家莫建云通过对海南椰果、荷边翠鸟、南国村落等农家常物的描绘,第一次向读者全面展示其对艺术的理解、人生的体验以及大自然的关爱。

  展出的作品,带有半工半写的笔意构成,来源于生活与大自然。在浓郁南国农家风物生活味中,注入金石气格。画面构图饱满、物象造型的生动,用笔枯涩凝重,墨法不失润泽,色彩单纯简练,注重墨线语言的表达,同时强调墨韵,色韵。实中之虚,虚中还实,画面的墨色运用自如,却又不会弱化结构上的形象丰富,使读者感到一份天然的超脱与沉静。

  在他的笔下,无论是朵朵的墨荷,还是硕大的椰果,使观者如闻浓郁的泥土气息,又仿如置身于南国乡村的村隅巷陌之中。题材选择源于生活,而又超越自然物象,同时也是一种主观情感意念的宣泄。在表现自然生活的同时,超越大自然的原形而展现出一股进取动力和热爱生命的内涵。在特定的情景氛围中突出母题体量、细节的刻画,他的笔法、线条沉实、凝重,在某种意义中甚至拘于“写实”。但正是作者这种沉实质檏的品格,注定了他的画风、他所表述的艺术语言,必然独具强烈的生命意识,必须具有异常饱满、结实的形制和沉雄、浑厚的力度。

  “墨非蒙养不録,笔非生活不神。”石涛(清)的这两句语録把笔墨讲得十分透彻,要真正把握笔墨的内在理路,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与学识涵养的铸求是非常重要的。莫建云抓住了生活与涵养这两条艺术的至关,将农家生命的实体,融入金石的厚实浑檏之中,将南国人们所熟悉的蔬果、残荷等农家小品注入自然的精神品格。与此同时,十分注重自身审美情趣、艺术修为、学识涵养的铸炼。所谓“功夫在画外”。志趣好恶不同,蒙养学识之差。便使作品拉开了档次。石溪(清)画跋题道:“小人习其技,君子通其神。”莫建云正是掌住“学养修为”的船舵,把握“师造化”的船帆,在艺海中默默前行。

  莫建云曾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现为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通过学院氛围的陶冶,使他有机会远察西方艺术文明,近研东方文化笔墨精神,从而更透彻地认知互比东西方文化的异同,最后,促使他沉醉于中国文化、中国画的艺海探求中。现实生活的磨练同时铸就了他淡泊名利,率真克勤的个性。“画画即写心”。至此,就不难体味到画家作品中透出的那股淡淡的自然淡泊心迹。

  “宁静致远,淡泊情真”折射出当代人精神心态的向往。于是,人们往往寄予艺术种种奢望。但正如西方现代艺术大师马蒂斯(H.Matisse)所说:“艺术应当纯洁、宁静,它是一种抚慰,一种镇静剂,一把舒适的安乐椅”。这当是我们对于莫建云国画艺术的诠释。

  (作者:梁照堂 卜绍基)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