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气动山川 专注入微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绘画形式。由五代两宋画风强调师造化、应物象形、搜妙、创真,成就了山水画史上第一个高峰期后,再进入元人追求运用水墨向写意方向发展,人文意识渗透画中,强调书画同源,以及清初“四僧”的再掀外师造化,形式追求风格独创,及将复杂的情绪贯注笔墨中,将文人画的特点发挥到臻至完美,到此旧传统概念的山水画,已成熟透的瓜,难免生发腐味。到近代又一次艺术思潮,将有志革新的国画家在西画正从具象转向抽象发展时,纷纷意图从西画中吸取欲改良中国画表现方法的养分,以求脱离传统窠臼。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充满时代感的新山水画渐趋成熟。及后产生了用“写生”改革中国画之风,到此,山水画又进入一个新境界,繁荣局面的余澜波及到八十年代末,始又面临瓜熟蒂落的局面。

  面对前辈再次确立的新高峰,成长活动于这时期的新生代画人,艺术道路上又产生新的突破难题。于是变形的、抽象的、甚而符号式的画面异彩缤纷。张润渠也是这期间对“山水画”进行探索的画家。他初期也去过迎合时尚、追求形式上立新的画路,如《上下求索》作品色彩鲜浓、构图颇有前卫意味。但他很快就停止了这类风格探索,转而埋头一丝不苟地临摹起古画来,以及回到宋元人搜妙创真、写意笔墨的艺术探索中,终于创作出烟波浩淼、气势恢宏、意境深邃、散发着浓烈的传统笔墨精神、充满“使命感”(中国著名战略研究专家王志纲老师评语)之当代气派的《观沧海》。

  凡学画者,或都渴望名师辅道,然溥儒却说,无师承者只是入门较难,若一旦入门,却更易有自己面目。这无疑是暗喻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引道入门。否则,如某些以摹仿名家山水画为能事者,殊不知大师那数十年千锤百炼凝铸的笔墨精神,是难以复制的,你仿得再形似,内行人仍摇头。润渠无疑是聪明的,他跟吴静山为师(吴静山,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吴静山重视传统,更重视生活的体验,老师的启蒙以及带他入门固然是重要,而润渠更主要的是学习老师的艺术精神,润渠作品中的笔墨情调、创作方法暗含老师影响的同时,画作面目却每每饱含浓郁的自然气息。从润渠的山水画,你会察觉他对大自然的体会是深微入骨的。以长江三峡为素材的画枚不胜举,然而他的《出峡图》,既以斧劈般的峭壁显露“天下险”的雄姿,又泼墨渲染了“巫山云雨”的烟雾;近景山头杂树植被郁葱,散发着“蜀山天下秀”的灵气;一脉急流荡孤帆轻舟穿越峡谷,不经意地飘来一片唐诗意境;沿坡而筑的人家密疏有序,意味着“白云生处”的人间烟火;近景坡脚的折带皴造型,树木疏疏的穿插,使人想起了倪瓒。然而古人的传统都已消化成他自己的血肉,经他再现已无丝毫孤寒冷落气氛。作品风格充满浓郁的传统意韵,又饱含着自然勃勃生机的诗情画意。在画前站久了,兴许还会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巴陵爽气呢。润渠着色多是浅緑淡赭,緑罩得浓厚,故然赏心悦目,但有装饰之嫌;太薄又难免有清冷气氛。润渠生长于南方,所画亦多是南方山水,他的浅緑每每染得嫩而滋润,令画面透出一股清新的气息。看他的“山水”,并非照片般复制的景象,你能从中呼吸到大自然略带潮湿的清新空气。润渠的山水画目前初步确立了气动山川、专注入微的创作品格,以及追求大自然的博大生机、干坤清气的审美理想。

  始终坚持传统之深厚底藴及文化精神,仍能创“山水”之新,先例早有巨匠黄宾虹。现今西洋油画,都竟已有人以为是边缘艺术;那么,张润渠在继续透过对大自然、对传统、对艺术的更深刻理解探究中,还能厚积薄发地创造新境吗?持之以恒,也许什么奇迹都会出现。

  (作者:刘碧环)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