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那驰骋荧屏的行书——记书画家麦晓冬



  这些年来,自己的毛笔字到底在广东电视台的荧屏上出现了多少,他也说不清。反正,一直写下去就是,无须去统计到底写了多少字。那电视剧、专栏节目等片头片尾的行书,虽然不太起眼,但根据节目内容写出来的那时而奔放恣肄,时而稳健劲遒的书法,在很大程度上美化和丰富了荧屏。这书写者,就是广东电视台制作部专写字幕的书法家麦晓冬。

  1990年初夏。《中日篆刻交流联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日本篆刻界的朋友亦来穗参观,风格各异的篆刻作品令爱好者们眼界大开。展厅一隅,日本篆刻泰斗梅舒适先生在麦晓冬的作品前驻足良久,表示欣赏。麦晓冬在广东书画篆刻界为大多数人所认识,小有名气。而省内外许多对书艺感兴趣的观众,通过电视屏幕,对这个名字,也不陌生。即便是一个极度孤傲的艺术家,也不可能完全将自己的作品封闭起来,更何况这位在电视荧屏上频频亮出书法来的麦晓冬?

  世上每个人,都是根据各自不同的方式,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麦晓冬,一位普通工人的儿子,自少年时代就喜爱绘画,他常常将早餐钱积蓄起来,买小小连环图进行临摹,四、五年下来,技艺有很大进步。文革期间,大量连环画被当作封资修作品批判,使得临习的范本少得几乎等于零。惶惑之余,他始对书法投以兴趣,不久便拜师习字起来,以学清代赵之谦魏体起步,愈渐投入……1983年他从工厂考入广东电视台后,一直从事美工字幕的工作。写字幕这话计,对麦晓冬这位写字好手来说,本应该是件如鱼得水的好差,但它毕竟不是大张宣纸的即兴挥毫,而是作绳头小楷的细书。一旦成为职业,每天面对的是黑色卷纸片和白色颜料,除了黑白,还是黑白。长期伏案运笔行书, 有时写得腰酸背痛、眼睛刺痒。黑白、黑白,近乎单调!而广东电视台的栏目偏偏不少,有很多字,往往是编导们等的急件,同事一场,实在推辞不得,有时字多量大,为了工作,只得加班赶写出来,为此,着实感动了一些编辑、记者。对出现在荧屏上的字体,他力求多样、变化丰富,不少观众来信对他的字表示赞赏,索墨宝者亦众。如此厚爱,实在令他振奋。

  一个有创作性的书画家,往往也应是个最善于汲取各种营养成分的、具有灵气的人。麦晓冬深知这一点。在渐渐步入中年的这一大段时间里,凭着对艺术的挚爱,他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节衣缩食,购了很多大型书画册、工具书及一些文学典籍,广泛地汲取文化艺术素养,并不断挥毫习书作画、操刀刻石,力求能娴熟地掌握艺术表现技巧。他的国画。亦追求一种较为洒脱的笔墨意境,通过淋漓的写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技艺的长进和知识的积累,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早年因读书少而带来的一种精神上的失落。书、画、篆刻三艺齐习,使麦晓冬成为多面手。

  1998年10月,广东电视台领导赴日本福冈放送(电视台)缔结友好台时,带了书法、国画、篆刻作品作为礼物送给日本朋友,作者就是麦晓冬。不久,广东电视台《小船》送日本参评,赴日本小组带去的礼物,还是麦晓冬的书、画、章。据说,日本朋友对这些礼物很是满意。而麦晓冬在这之前,为找上好的石治印给日本朋友,花了好几个晚上,跑遍了广州市的旅游工艺及文化用品商店,始购得好石,尽职做好二回不露面的“外交官”。

  麦晓冬,讲话口吃吃的,有时动作显拙态,衣着随风飘,不善言辞,一副木讷的样子,这与那书画篆刻作品的恣肄实在大相径庭。他的作品目前已流传至美国、加拿大、巴拿马、日本、澳洲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书法、美术作品曾多次参加国际性及省、市美展,篆刻作品亦曾参加全日本篆刻展。广州地区有十几位知名的书画家的“御章”,都出自麦晓冬的刀口。

  麦晓冬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广东广播电视书画会秘书长。安于恬淡的他,对齐白石的“痴思长绳系日”一语感慨尤深。光阴匆匆,习艺力学,时不我待。对于本职工作,他表示:“字,当继续写下去,而且要写得更好,才对得起广大电视观众。”

  麦晓冬在书法、绘画(国画、油画)篆刻上实在有其了得之处。其艺术大道取黄道周、王铎、赵之谦、齐白石、来楚生、黄文宽、王墉、韩天衡之精髓,油画则喜俄罗斯巡逥画派及国内油画家陈衍宁、林宏基、汤小铭、李醒韬的写实风格,并在这些大师们的艺术影响下,抒发着自己的才情。国内不少著名书画家亦甚喜爱麦晓冬的篆刻,并索其章为自己作品以用。

  这些年,麦晓冬对艺术孜孜以求,自1998年毕业于广州华南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后,还先后出版《麦晓冬牡丹画集》、《麦晓冬画集》、《麦晓冬印存》。通过这些作品的面世,折射出了作者多年积累的丰厚底藴所闪亮登堂的艺术之光。

  一份逸致,一份格调,一份闲宁,在此可见一斑。

  (本文原载《广东电视周报》1990年7月28日头版,本文略有删增)

  (作者:刘胄人)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