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山川直写汉秦苍——刘新强山水国画赏



  石涛于《画语録·了法章》中云:“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山水画,离开笔墨线条就无法表现大地万物的形态和神气。画家刘新强的山水画,在通过对大自然纵览写生、体察后,又复以“聊写胸中逸气”的文人画创作心态来宣泄自己的高逸心境。

  无论是烟雨迷朦的青山新雨,还是啸傲西风的峰峦叠嶂;无论是深幽曲折的清泉潺潺,抑或云雾缭绕的山川葱郁,均透现出意象深远的气势磅礴,气韵苍茫。画面所留的空白虽少,看似无特别之近中远之层次,但山石之起伏,突兀形貌,在浓厚的山石墨色映衬下更现奇特雄伟、苍茫静穆之感。故徜徉其中,于咫尺斗幅之间,而有千里万里之势。笪重光于《画鉴》中指出:“无层次而有层次者佳,有层次而无层次者拙,状成平褊,虽多丘壑不为工。”近岸广水,旷阔遥山,阔达平远,烟露溟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幽深高远。

  新强的画作笔墨沉雄,其笔力之精神皆来自秦汉等碑帖,追求古趣、雄健之气。从《汉石门颂》中取坚韧伟茂,从《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碑》中吸取浑穆雍容,更取王铎行草之飞逸舒放。故汇集于其腕下,乃外穆内刚,裕遒劲于流动之中的笔法,并以此勾出山势轮廓,皴擦点染,皆成文章。墨法焦枯浓淡、干湿苍润,一任天然,犹如四季之幻化变更,皆浓缩于咫尺之间,故有其“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五代·荆浩《笔法记》)。其将山川草木,造化自然之实境,因心再造,以手运心而成纸中虚境,虚而为实于笔墨挥洒之间,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出一种灵奇的天趣。而有弃滓存精,炼金成液,曲尽蹈虚揖影之妙。

  新强乃于龚贤、程邃之古穆,大喊子之健峭、宾虹之苍润,特有会心。尤对龚半千的沉厚意象笔墨,更是长年追摩研探,习写不舍,月累日积,故于其画有如浪沙豀石,随转随注,出乎天然,而一股苍茫幽深,又不失空明清润之气,冷冷逼人。这股由天地自然之元气与画家身心之元气交融汇合而成之。“笔下灵气”最终凝化于“一画”之中,又正是这生气灌注于其中的“一画”的运转变化,而形成天人合一的天地万物之艺术形象。生长于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的粤东潮汕,深得岭南岭东文化滋养的新强,踏尽山川,澄怀观道,“盘礴睥睨,养胸中逸气”,其以高蹈之心境与高逸放率的笔墨语言作书作画,并以气御之,故精神灿烂,出于纸上。

  在静观默察自然造化之余,新强极重师法传统蒙养。早年在就读广州美术学院之时,其钟炼绘画技巧语彚的同时,博通古今、东西文化,铸炼胸中蒙养。苦瓜和尚在其画跋中题道:“写画一道,须知有蒙养。蒙者因太古无法,养者因太朴不散。不散所养者无法而蒙也。未曾受墨,先思其蒙,既而操笔,复审其养,思其蒙而审其养,自能开蒙而全古,自能尽变而无法,自归于蒙养之道矣。”新强善于归纳吸取前人之成就,默耘探道,食古而化,同时又能保持质檏、澄明的心境。从而把握到其中隐含着的艺术法则规律,而能做到“一画”下去,纸上笔墨线条既表现出自然界生命力运转的节奏韵律,又表现出画家情感逥旋起伏。

  写至此,余有一词相赠。

  太常引·刘新强山水画读

  驿途漫漫映斜阳,

  溪树度秋霜。

  极目染山黄。

  天接地,云涛起扬。

  长攀峰壑,

  搜奇览众,

  直写汉秦苍。

  锋引笔机藏。

  回首望,艰行涧岗。

  综观中国历代绘画史,以董其昌、石涛、赵之谦、黄宾虹等大家,无不以其深厚的学养,超逸的才情,精湛的笔墨法度,高屋建瓴地以理论学养与继承开掘前人的丰富传统内核,在实践技巧中又能超越前人,而成就一个又一个的艺术高峰。新强的山水艺术之道,从早期奠基于“妙得其真”的“写生”传统,进而发展到“不失形似而得情景交融”的“寓兴”传统,最后再到与直抒胸臆不拘于形似的“写意”传统演进。当与其经年累月致力迷心于诗书画印文等的反复研习,于老庄哲学、道释思想等东方文化精神的参悟息息相关。正是基于此深厚凝淀的传统学养,画家以力趋扛鼎的笔法功力与“画气不画形”的形象结合,在疏斜率放的笔墨旋律中,倾注性灵,抒发胸臆学问。

  古人有“人品不高,用墨无法”(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之说。现代有“如果说艺术风格是艺术家把握世界的一种态度和方式。艺术格调便是对这种态度和把握方式的价值判断”。都是指传统艺术本身的品位、格调,都是坚持与画家人品、人格相一致的原则,两者随着历史环境的变迁,但始终会保持那些能穿透时空的内容。画家刘新强的山水画风力去雕华,清刚深远,笔墨落拓出一派高絶散淡之气,这当与其独立兀傲的做人、意气相表里。

  (作者:梁照堂)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