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艺术丑”与“丑艺术”的联想



  艺术的伟大在于创造。当艺术家的思想在审美修养感召力指引下,以其独特的创作形式呈现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等意念“符号”时,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概念的把握,便成为艺术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置身于浩瀚深奥的现代艺术世界,若能保持清醒冷静的思维方式与心态,以宏远博大的学术观去俯瞰人类艺术史的发展,我们还是可以明晰地感知:什么是艺术的丑?什么是丑的艺术?

  成功的艺术作品,应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它具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和独特性。所含内容的正侧面、主配角、美和丑都不可分裂地相互联系,起着衬托艺术形象的作用。现实生活中有美有丑,人们直观认为是美的形象,通过艺术家成功的提炼刻画,可以赋予更深的内涵使之升华。而现实中的丑,通过艺术家的集中整理概括,也可以转化为被人们所欣赏的艺术的“美”。

  十八世纪法国野兽派绘画大师马蒂斯的油画《蓝色的裸妇》、《舞蹈》等作品,画面粗野热烈,形态“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注1〉。但由于着重强调了人体的体积和分量感,追求立体与形体造型的关系,使这原始式的丰满人体充满着无限的生命感。体现了马蒂斯这位现代艺术大师敏鋭的观察力和精湛的技巧,较大程度地冲击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唯美主义传统观念。我国宋代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以简炼数笔描绘一酒后烂醉的神仙蹒跚独行、画面人物五官收缩、玩世不恭地低吟浅唱。然而,在诡秘莫测、古怪兀突的咫尺画幅之中,人们又分明看到作者以淋漓的水墨、辛辣洒脱的笔力,塑造出一个洒脱放达的仙人形象。通过艺术手法的夸张表现,通过艺术家的传神之笔,貌似丑陋的形象被赋予精神内涵的美。外形的丑,已不是生活中的丑了。从艺术审美效果来看,它已完全具备了美学意义上的“美”。

  千百年来,人类艺术就是在美与丑的交替中演绎着,人们在追求美、认识美的同时,更应该懂得必须认真理解这种带有艺术家强烈个人风格的丑,那就是艺术的“丑”。

  纵观当代人类艺术历程,我们看到: 艺术追求的初衷与结果往往难以一致。在现实生活里,部分艺术家由于缺乏精神修养内涵或对创作性劳动的否定,创作过程中把本来美好的事物随意歪曲,以此标新立异或迎合功利性的追求,使作品沦为丑的艺术。去年,我国某城市为树立都市形象,不惜斥资一百多万元制作一座大型不锈钢雕塑作为城标。不料事实与愿望相违,创作问世的竟是一件造工粗糙、形象庸俗、格调低下的作品,遭到众多艺术家和有识之士的坚决扺制,成为丑艺术的典型之作。虽然雕塑最终被拆掉了,但事件说明瞭我们社会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某些落后的文化死角,对文艺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西方,也有一批号称“表现主义的抽象派”画家,夸大“天才”“灵感”和“神”的作用。其表现形式离奇怪异,甚至宣扬消极颓丧的人生观,与现代社会文明进程格格不入,这其实也是丑艺术的一种。

  当然,我们身处各艺术流派林立、风格如云的现代社会,如果以单一的审美标准去评价任何作品,是不足取的。艺术家在审视现实生活中的场面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一个生活的片断,印象很深刻,便能在精神内涵的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满足,那么作品就相对是完美和感人的。相反,把艺术家的个性和自我与现实社会、与人民群众的认识水准对立起来,或者逃避现实,忽视社会变革对艺术发展的深刻影响,这就导致艺术语言的怪异和荒诞无伦。

  艺术品作为艺术家对现实世界总体认识的表现载体,它有着塑造艺术形象、宏扬时代精神的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艺术本体的社会责任感。高尔基在《论艺术》一文中指出:“艺术的目的是夸张美好的东西,使它更加美好;夸大坏的——雠视人和丑化人的东西,使它引起厌恶,激发人的决心,来消灭那庸俗贪婪的小市民习气所造成的生活中可耻的卑鄙龌龊”。它强调:“艺术的本质是赞成或反对的斗争,漠不关心的艺术是没有而且不可能的”。〈注2〉由此可见,确立对社会事物真假、善恶、美丑的认识;严格区分“艺术丑”与“丑艺术”的不同概念;是衡量一个艺术家世界观的重要标准,也是构成其作品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1996.11.于京华

  (作者:黎日晁)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