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笔恭而意纵——苏百钧《清辉》观后感



  我对苏百钧当代工笔画关注不多,但有的作品却过目难忘,苏百钧《清辉》即是一例。

  “工笔”与“写意”是个错位的对偶,万青力认为工笔应对率笔,写意应对写形。

  这种错位本来不很重要,正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作为流派概念已经约定俗成,大家沿而用之并无大碍,它并不否定其它流派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抽象艺术”也是约定俗成的说法,其实谁都知道这种艺术也是有具体形象的。

  但如果因为“工笔”与“写意”对称,工笔画创作就可以不理会写意画理中许多美学精髓,那就糟了。苏百钧主张“‘意’是工笔花鸟画的灵魂”, 说得好,这抓住了振兴工笔画的关键。在这点上,工笔与写意的基本画理一致。

  一、 立意。大而言之指艺术家独立的创作系统的确立,小而言之指一件作品个性化的格体风神的确立。石涛所谓“得一画之洪规”,亦指立意。

  立意需精神解放、解衣般礴、放浪形骸、旷达恣肆,需摆脱拘拘“迫于事”而进入“散怀抱”的状态。让个性、情思、才气、灵感无拘无束地倾泻,让想象力自由自在地驰骋,否则立意何以高远?

  《清辉》立意独到之处在刚其所柔、柔其所刚;虚其所实、实其所虚。所绘三棱剑花属仙人掌科,叶硬厚且有棱脊,其性刚也,偏择白花开放之态以求其柔;此花素白薄命,意多哀婉,反以光华茂密之状求其刚健。花卉画,花为主而叶为衬,一般主实而衬虚。《清辉》则虚其花而实其叶,花在虚中见实,叶在实中见虚;工笔花卉画其风易柔,作品却以单纯大气的张力结构求其大势。难在一切都恰到好处、自然成文、不留凿痕。

  二、胸臆。工笔画与写意画一样,它不是物象的照搬而是胸臆的表达。《清辉》把三棱剑花短暂的生命表现得圣洁而又辉煌,构成了一曲剑胆琴心、侠骨柔肠般的诗情,它既是作者人格理想的象征,又是作者精神气脉的抒发。

  三、意象。对“物象”的精微描绘是工笔画的一大特色,但这“物象”并非物象本身。既然工笔画是胸臆的表达,物象必然要随表达的需要而发生变化,成为“不似而似”、“似是而非”的意象,成为“外师造化、中法心源”的心象。工笔画的程式,就是物象转化为意象的第一座桥梁。但照钞程式和照钞物象性质并无两样,那种媚俗的、匠气的、标本式的、花布式的工笔画并非没有程式,而是没有出人意表的意象和对程式的活用。《清辉》中花的晕晖、叶的动势、形的错落、色的朦胧等等均是“忘形(物象)得意”之象。

  写意画立意在胸,称为腹稿;工笔画的立象则需落实为每个细节都交待得具体入微的设计稿。工笔立象,或在不断调整中逐渐升华(渐悟),或在蓦然发现后小心收拾(顿悟)。《清辉》最初产生于画家扫墓时的一张速写,虽没有花,但三棱剑叶的组合与动势已经形成了作品的基础意象,是为顿悟。但作品的完成前后耗时一年多,正稿废了五张,那五张正稿也成了调整过程的设计稿,这又是渐悟。

  四、 意境。王昌龄曾提出“物境”、“情境”、“意境”的“三境”概念。一境“故得形似”,二境“深得其情”,三境“则得其真矣”。由是观之,意是对情的提升、境是对景的提升、意境是对情景的提升。绘画中这种提升的入口处在空间境象,在主体对境象的纵向空间(平远、高远、深远)高度投入的精神体验,有空、虚、远、深才有意境。意境中精神体验的基本心理特征是凝神寂照,有静、幽、穆、寂才有意境。意境是构成“画中诗”的关键因素。

  层层洇晕得虚,层层推递得远,在洇晕、推递的关键处稍有粗则意境全失,这里需要远而心细。因此工笔画在意境表达上丝毫不逊于写意画,甚至更优于写意画。写意画表达诗意可以辅以题诗,工笔画表达诗意直接从意境可得。《清辉》得风流处正在虚静朦胧的意境。

  五、 笔意。在工笔画中主要指笔韵、笔势、线意,在这方面,运笔的情意化、精神化的内在要求与写意画是一致的。如果《清辉》中花卉枝叶的勾勒僵硬呆板,意境也就没有了。

  六、大意。工笔画不能象写意画那样在“逸笔草草”、“意到笔不到”中写其大意,但同样需要避免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琐碎杂乱、繁冗小气仍是当前工笔画创作中的突出问题。《清辉》的好处就在于立意、意象、意境、笔意诸方面均能在大舍中求其大意,在删繁就简中突出了现代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作品的宏大气象的形式基础来自它的画面构成。

  古典的构成方式多为内敛式,主体让开边框而聚散于画心附近,周围留白或较虚。突破这种古典构成是振兴工笔画的重要环节。《清辉》的构成方式为外张式,主体冲出画框(同时又意味着冲入画框),主体与画框、框内框外形成了更密切的关联,它以左右流动为主势,以下倾斜为辅势,形成江涛横流般的大开大合、大争大让的结构,它以淡蓝的月夜意味的色调构成了一种大静中的大动。一旦取景转化成结构,取景便只能取其大意了。

  工笔画是手艺活儿同时又是艺术,故其用笔不可不恭而用意不可不纵也。

  1998年8月17日于北京

  (作者:刘骁纯)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