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编后语


  当今社会,各种信息纷纷扰扰地侵袭着人们,诱惑着人们,困扰着人们:伊妹儿、手机短信、多媒体、铺天盖地的广告、形形色色的书报刊……然而,众多的信息经过人们大脑的过滤,留存下来的却是少之又少。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里,在快节奏、杂事如麻的生活方式中,许多时候人们已很难像往日一样静下心来阅读书刊,书刊出版已进入适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读图时代。

  策划出版《画风·广东中青年画家解读》伊始,我们便苦苦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使一个几乎是泛滥的题材的出版物,能让读者较长时间地翻看、阅读,阅后又能珍爱而不忍丢弃或束之高阁。为让读者首先要有翻阅此书的冲动,为此我们自讨苦吃,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以设计手段介入书籍编排的每个环节。通过画家画作、颇具观赏性的生活工作照片、版面色块线条的考究运用,以及许多具艺术感的装饰手段,力求使每个画家的篇幅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避免单调枯燥之感,每个页面都讲究视觉的欣赏效果,以视觉的愉悦来带动人们阅读的兴趣。—幸好,我们的这番苦心没有白费,《画风》(第一卷)出版后,得到了省内多个城市及香港文化艺术界人士的好评,认为该书选题好,形式新,有看头,令人爱不释手。

  在传播渠道上,我们同样另辟蹊径,采用每位入编画家各赠20样书以及自愿加订的形式。表面上,每人只有20本书,只有20个传播对象。但自己在派送此书的同时,别人也在为彼此而宣传。以60位入编画家来计,每人至少能享受到60位画家不同的社交圈子及1200多个传播对象的宣传效应。加上入编画家增订样书以及出版机构发行一部分,传播对象将更多。用时髦的话来说,这叫“资源共享”、“低成本高效益”。每个画家身居各地,拥有不同的社交圈子,通过各人向重要人物的派发,这种交叉式、滚动式的传播手段可以快速地将此书扩散到较广泛的目标宣传对象上,比单一上书架依靠被动式购买的传播方式来得更直接、快捷、有效。

  编印出版《画风·广东中青年画家解读》的目的,还在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能为广大中青年画家提供宣传推介的媒体却是少之又少。这对于日益庞大的习画队伍来说,实在是件遗憾之事。很多中青年画家不流时俗,广纳善收,融古汇今,艺术风格呈多元化,探索性强。尽管有些作品还不很成熟,但却展露出中青年艺术家善学独思的可贵品质。如果能将他们各自的艺术个性、风格特征、创作心得,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评述、展现、剖析,并集结成书,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且,书中收録的评介心得文章,不乏出自颇有成就的画家之笔,他们见解精辟,文笔精彩,评鉴到位,不仅为画家之间、美术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平台,也为艺术品收藏者、画廊经营者品鉴有潜力的画家提供了理论导引。

  广州市三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自成立两年来,一直不遗余力地为推广、宣传中青年画家而做了不少工作。如建立“三瀚文化网”,在网上免费展示了数十位中青年画家三百多幅作品,幷且陆续为有潜力的中青年画家展示更多的作品。同时开设网上销售业务,为画家们驾设与市场、家庭大众、收藏爱好者沟通的桥梁。此外还精心设计、编印了数十本艺术画册、书籍。日后还将策划、组织更多的文化艺术交流、推广活动。

  作为一个民营机构,自筹资金组织策划出版《画风》一书,不仅存在着“信任感”问题,也存在着很现实的市场风险问题。幸好,我们的举措得到许多中青年画家的理解与支持。有了他们的信任与支持才有《画风》诞生及延续出版的可能。

  在此,还得衷心感谢著名书画家梁照堂老师、中央美院苏百钧教授,他们对于第二卷的出版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建议。佛山画院院长叶其青、画家陈玉莲、惠州学院王俊民教授、书画家刘胄人等,还积极发动较有水准的画家入编……对此,我们都心怀感激,也使我们倍添信心与动力。由于我们编校能力尚欠不足,文字讹误在所难免,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甲申清明于珠江南岸海阔轩

  (作者:张铁威)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