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线条营造着美的极致——叶耀才油画印象



   (一)

  毋庸置疑,耀才兄是位人才,是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陶冶出来,并具有那个时代特质的人才

  这几日,我感觉自己真有些白认识耀才兄了!真的。

  这话怎说?

  我与耀才交友十多年,只知他在国内文化艺术圈是以书法扬名的—他的书法风格和他提出的“草书状态”一说,在圈内外已引起较大的反响。我与他对书法之论,平时谈得最多的话题是“节奏”。对书法线条在运行谋篇中,如何以美的、强烈的节奏感去激活作品,使作品真正具有艺术的意趣和魅力,这也是我们彼此间永远也谈论不完的话题。在艺术上,我们存有“惺惺相惜”之谊。

  我以为,最起码我在艺术上,对叶耀才这位梅州老乡兼朋友应是十分瞭解的。殊不知,日前耀才拿了一叠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他创作的油画作品给我看,真令我吃了一惊!我才知此君早就以其艺术天赋勤奋地实践了自己的审美理念。其作品在含蓄沉着的色彩中摒弃轻艳浮华,彰显着自己面目的勃勃生机。

  毋庸置疑,耀才兄是位人才,是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陶冶出来并具有那个时代特质的人才。我对耀才油画艺术如此知之甚迟,是不是有些失败?

  读其作品,始知耀才早有一条艺术心路与值得“炫耀”的美术轨迹:上个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作为广州海运局船厂的职工,他所创作的油画、雕塑作品多次参加了全国及省市美展,其中1983年油画《海不扬波》入选首届全国侨乡风貌展,1984年油画《破晓》入选国庆35周年全国职工美展并获奬,油画《五月》、《海魂》、《飘浮的星星》曾入选广东省油画研究会展览等。

  

  (二)

  胡一川老以其质檏铿锵的油画语言强烈地震撼着他,就如当年法国的塞尚在艺术旅途上遇见毕沙罗一样……

  

  叶耀才原来的油画语言比较写实,70年代中师从油画家雷坦老师后,其色彩、风景开始奠定了概括明确、大气的风格取向。自1984年在美院油画系进修时认识王肇民、胡一川大师,其心中的艺术触点经过一番大开大阖的思考后,更是认定了自己已开始变化的那颇具表现主义倾向的亦真亦幻的手法。胡一川老以其质檏铿锵的油画语言强烈地震撼着他,就如当年法国的塞尚在艺术旅途上遇见毕沙罗一样,那本来相对沉着的画风象是着魔般地张展、强烈起来。

  耀才自小就对黑白分明的东西甚为敏感,直至搞油画色彩这一行,每每受到黑白木刻、黑白摄影的启发,并转换到用油画语言来表现这种强烈的色块。他的油画从此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写实手法,并乐意在赋于生命热烈的内涵上,用线条的勾勒来凝重地展示素檏的生活元素和强烈的造型感。而略带装饰味道的形体,具某种激情状态下顿挫抑扬间流淌出来的线条,在优美的曳动中所生发出来的节奏,正是叶耀才油画之所以为叶耀才所有的原因。他的油画也以其独特的个性化符号“傲慢地”登上高手如云的各种展场。也许耀才天生具有思新叛旧的心态,观其整体的艺术倾向,的确也属“另类”一些的角色。其时,年轻的叶耀才并不具备同为梅县人的林风眠大师早期因受印象派影响所提出的“打倒模仿的传统主义”这种明确的思路,以及为拯救艺术而呐喊的质素,但耀才用自己的睿智之气和灵敏之笔,线、型、光、色组合出了自己特定的形式感,尤其是其线条的艺术随意更是凸显了其才情毕至的扩张力量。

  由此,我想起了著名美术评论家迟轲对胡一川画格的评语:其画“重拙里带着抒情的意味,坚实中含有浪漫的气息”。用这两句话套在叶耀才的油画风格上,不也是挺合适的吗?

  

           (三)

  叶耀才的艺术理想,在火热的生活场景中得到了补偿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船厂当工人的耀才就是位小有名气的“业余美术家”了。在那如火如荼的年代里,他的艺术理想在火热的生活场景中得了补偿—大海、船台、码头、船坞、车间工人……幅幅都是可以嵌图定格的艺术品。这些场景,总是令他激动令他忘情令他不知疲倦地在8小时工作之余,每天的清晨、午休、傍晚再画上七、八张油画写生。往往在船厂码头,选上一个点,转个360度角,四面都可以入画,一天写生至夜幕降临,在不同角度撷取的作品已挥就入囊。在那段日子里,耀才总是在不可抑制的情感冲动中画下了大量的写生作品。进美院认识胡一川先生后,耀才将数量不少的油画写生、创作作品呈胡一川先生点评,那种讲究形式美、以原色入画、粗犷有度、线条奔放的重视现实而又强调主观的特色,甚得先生的赞许。

  

  (四)

  观耀才的书与画,感觉冥冥中有一条艺术上前后连贯的伏流潜在其精神之中

  

  油画《飘浮的星星》以小品式的构图独立成章,大海上那摇荡的航标灯,依着潮势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酱红色的灯光主体在略显变形却不屈不挠的曳动中,经受着海浪的冲击;大片灰蓝的海天在忽闪忽闪的远光中拉开了海景的辽阔与神秘,画的线、点、面已融入作者主观思维的意象中。这是一帧简洁而又意象万千的佳构。

  油画《破晓》则是幅苦心经营的主题大制。耀才那种潜在的线条敏感,在这幅画里表现得最为尽致,火热的船厂生活为作者的精神创造提供了鲜活的艺术形象,在一个相对漫长的、理想化的时段里,耀才在不断提炼加工的过程中,举重若轻地以阐释美的劳动生活的审美趋向来展示美的主体—劳动者及其精神状态,并用画笔流畅地自抒胸臆,以一种个性化的线条语言,较为成功地表述了那个年代的那一种激越之情。这幅曾入选国庆35周年全国美展的作品,以庞杂的场景及凝炼而跃动的形体语言,在发酵般膨胀的激动中,把作者的文化意向及艺术情趣发挥得甚为到位。

  《海不扬波》一作,反映了作者已经把握了一种大气象。这幅主题立意明确,以线条美的形式附丽在巨大的深海钻井平台上,由此,史诗般的英雄赞歌将曾经令人神采飞扬的历史空间在南海海面上作了定格。超迈凝炼与粗犷豪情并重,蓝天白云间凸现出来的逸气潇散于整个画面,建构了大气美、雄浑美。

  油画《静静的河湾》,我想是幅习作,在耀才那一叠油画中,是我比较心仪的一张,主要是画面那静谧的形式感和优美舒展的线条吸引了我。和谐的色调显现了作者自然唯美的另一种的风格流向,令我心动。耀才心理轨道的唯美倾向,恰是其独辟蹊径之佳妙处,那柔柔的张力,那淡淡的情韵,都在合乎情理中跃然画面。

  应该说,耀才之所以为耀才,那是老天爷定的“法度”。从耀才营造油画语言时而飘出古淡拙奇、那时而张扬自然率真的线条看,冥冥中是有一条艺术上前后连贯的伏流潜在他的精神追求之中。因为,藴涵着无限扩张力量的“状态草书”在耀才书艺得以被人重视并予以评论的今日,早期他那对线条的理解,就以作为原生态精神的浓缩形式显露了出来。

  油画也罢,书法也罢,耀才的灵性趋势,使其艺术精神得以延伸。

  2004年4月8日于广州暨南园

  (作者:刘胄人 书画家、文艺评论家)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