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npic.crntt.com/cbspub/images/cbs_005.gif)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古艳清奇 稚拙苍洁——女画家刘志清花鸟画赏
中国绘画的传统远源流长,可以一直追溯到五千年前仰韶文化的古老年代。在几千年来的流迁演变中,中国绘画依托本民族古典哲学和文化深层背景,逐渐形成自己极其独特的美学理论,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中国花鸟画正是这种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梅、兰、竹、菊、鸟、石、鱼、虫,千百年来,被反复吟咏而经久不衰,草木云石被画家们赋予生命,成为专门的绘画题材而具神韵。女画家刘志清的大写意花鸟画,追求表现对象的审美特质,将之成竹于胸,再升华为“览物之所得”,以“摄情”寓意为极诣,有着追求意境,抒发主观情感的倾向。
恽寿平曾于《南田画跋》中题诗曰:“玲珑丹彩散天葩,刻画争传没骨花,欲使春风怀袖满,齐纨先赠月南华”。观志清其画大都以挥洒的笔墨、色韵,同胸臆朝发郁勃之气,而得以游盘其中,乐而忘尘。
志清的画作深受前人的启迪影响,并以此为基调予以抒挥创作。能“酌论古今,参之造化,以为损益”(南田语)。她不单对宋人的工笔院体和元人的水墨花鸟反复参悟,对前代八大、老缶、白石等更一一认真研习,后又师造化,庶几极妍尽态。以古人为托,以造化为师而臻至妙。常对古人临写,对自然“留影”,“留照”。其所居之处更多竹石杞菊,以资画趣,所作折枝花果,玩乐苔草,以咏春风而使得其画作益脱尽纵横习气,犹显淡然天真,随意破颖,天趣飞翔。笔简而形具,色彩古艳脱俗。有笔尽而意无穷,笔意静净,无意为文之感。
雍容的牡丹,清逸的芙蕖夏荷,闲冷的秋菊,遒劲飞动的寒梅……在她的笔下均现出一股平和、檏素、静穆、含蓄之气。既讲究用墨的情趣和用笔的骨力,又见色韵风神。强调象外之趣,画外之情,通过建造梅荷竹菊等文人气节人格化的文化象征符号,流露出胸中情感和修养,但又并非单纯的主观渲染,而是“能造化絶安排”的符号自然天性,从客观自然造化中感悟提炼而来。力达“聊写胸中逸气”之境地。
其用笔当取法《汉石门颂碑体》的檏茂,多以中锋沉稳地勾勒出花蔓枝瓣,故而其施诸画之线条,形似千岁藤蔓,导送运转,疾涩同具。古代文人画家总以“水墨为上”,认为墨色易古不易俗,彩色则易俗不易古,志清在画作赋色上吸取民间色彩之强烈对比以及文人淡雅,巧妙地以色取墨,以墨醒色,使画面有古艳、郁厚而不失清奇新趣。造型的错置,线条的疏密穿梭,色块渲染精谨不失率放,但表面上看,其又将此技巧隐涵而不虚张外露,化入了意境和内美之中,把大美储蓄起来而独现质檏自然、稚拙苍洁之美。
早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她,惊羡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读期间的吮吸精修为其日后理解东方传统艺术文化内核奠下基石。又得岭南文化的开放兼容,博采众长,又使她能吃古而不泥古,以书入画,以金石学养之而渐出风貌。阅读大量的文学、古哲学,深明“功夫在画外”的哲理,使其画品之,有“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落不平之气,画中宛宛可见”(清·袁宏道)。在艺术领域中,艺术家总有着自己的选材范围、形象系列和艺术视角。画家刘志清在选择生命主题和诗性化的意绪同时,又特别注意传统文化的契入,强调整体的和谐与韵致感。通过真挚的审美感受力,敏鋭的灵性,以及丰富的生命体验,反映出画家的人文精神积淀、人生阅历、艺术修养、挥洒自如的艺术词彚,最终使得其创作别具陶性移情的魅力。
写至此,吾等聊赠一词:
摊破浣溪沙·刘志清大写意花鸟读
细雨芙蕖垂缕香,
东风拂柳抚斜阳。
还与瓶花轻对语,
寄衷肠。
卉叶养怀甘苦寂,
墨渲色藴任毫翔。
爱染朱丹寻古穆,
写铿锵!
艺术风格见之于笔墨,但笔墨取决于审美情操,画家的思想、感情与世界观、文化层次等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刘志清以书入画,蒙养笔墨,锤炼胸襟,醉心于传统大写意绘画中,沿着这条艰苦而明灿之道,沿着前人的足印和传统书画艺术发展的轨迹不断迈进。其人其画,来日无可限量。
(作者:梁照堂 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画院理论部主任、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卜绍基 广州艺术博物院画家、美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