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淡写写徐碧贤



  向来不肯轻易相信“画如其人”这老话,至少不敢贸然依画来推断作者的嘴脸或为人。因为,表面高深莫测实质却浅薄无知者、表面敦厚平正实质却浮躁诡谲者等等,诸般世相见得多了,也就不容轻信了。

  但,徐碧贤的画,我敢说:画如其人!(至少是今天与昨天的画和人)—那么淡淡柔柔地、绵绵韧韧地、清清秀秀而又略带郁抑地。其画如人,何等相似!

  的确,你很难指望从碧贤身上看到浓艳与厚重。诸如“大红唇”、大戒指、大波鞋之类的时髦色彩与玩艺,与她极不协调。纵使是与她有较长的共事与接触吧,你还是很难检索到她浓浓的笑靥或辣辣的声张,你感受到的依然是她那淡淡的铺陈、静静的契合。要是与她一道用餐,最尴尬的是点菜的人—你点菜时她没任何意见,只是淡淡地点头,到上菜时,她却远离浓酽,尽挑清淡的吃,其余的你只好“自作自受”。因而大家送她雅号曰“斋姑”。至于她那三米见方的居室兼画室,则更见质檏萧简:小阁楼板床,椰殻,竹篓,瓦罐,还有书、纸、笔、墨、色随意铺陈。学生味与渔农风兼有,清清醇醇、地地道道的……

  我常想,大凡淡泊人生者,不外两种世态:一是“淡出”。那是经过奋斗、挣扎,或成或败之后的超脱。“玩”腻了,看透了,不在乎了。另一是“淡入”。那却是因为有着专一追求的大执着;是集中精神全力以赴而不计得失成败的大投入;至于其外的种种受用、诸般烦恼或欲念则是无暇顾及,而显得淡然漠然了。碧贤正是属于这种“淡入”的世相。她实在太沉缅于她的“画境”了;苦学,苦修;读书,行路;写生,创作;饭可以不吃,觉可以少睡,惟画画絶不稍有懈怠。有时对景写生之后,回来还要一枝一叶、一草一木地逐一“笔正”于纸上,往往竟是为一树一屋而数十易其纸!熟知她脾气的画友们都有那么一种共识:每逢她脸色暗淡、待人木纳、记事健忘之时,却往往正是她快到笔下来灵气画面入佳境之际。这种忘我,这种执着,不正是“淡”而又“入”的最好诠释么!

  算来碧贤这“淡入”不觉也历经十多个寒暑了。一方面,碧贤还是淡淡地讨着生活:“朝九晚五”的低薪阶层,上班一族。越来越昂贵的画册参考书、纸笔颜料、写生费用,残酷地轮番“扫荡”着她那单薄的荷包,大约也得到“身外别无长物”的光景了;另一方面,她却拥有一大堆画作,一大叠诸如“第八届全国美展”、“全国体育美展”、“全国职工美展”等等的入选证、获奬证,同时还有若干种“美协会员”、“理事”之类,她自己并不怎么在意的衔头;还有一方面,看来或许是她最弥足自珍的方面,那就是在岭南水乡风土里终于踏勘出一片足可供她笔耕与经营的“领地”,并在这“领地”里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的“耕作”与“经营”方式—即属于她自己的艺术语言。因而,只有当她在展示或面对自己作品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她原来竟是这么自信、充实、甚至激昂!那神采简直可与“大款”姐儿们“露富”时的气派媲美。—即此一点,也足证现实人生的价值取向真有多大的落差,而又多么圜转与诙谐了!

  诚然,碧贤还年轻,她目前所挟的那种价值观是否能经得起世事的挫顿,商潮的摇撼,市场轨道的“圜转”?“画如其人”确乎是印证了她的今天和昨天,那么,明天呢?—当她明天经受了更多的人生历炼、技法琢磨之后,画面是否会更见功力火候的浑然、稳扎与某种沧桑?或是她将来修持到学养厚实、见识广博时,画面是否也会随之意匠深沉、文雅藴借?而万一她明天发迹富贵而又不丢画笔时,画面却又是否会转向雍容大度、华丽璀璨?……

  —咳,这就不敢妄说了。倘若真要“跟踪研究”下去,那倒是个很有趣的“画与人生”的题例呢。

  (作者:叶其青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佛山画院院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