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创新乃国画 发展之路



  自学画始,就被导师所陈述的中外大师的作品所吸引,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库尔贝、顾闳中、周仿、黄宾虹、吴冠中等等中外画家。他们的作品的魅力影响着众多追随者,在学画生涯中,大师们的作品时常影响着我。画,受心中世界起因,它是画家内心世界的体现,来自于山、水、人、物、情。

  其实我们的周围隐含着许多因素,人的因素、社会的因素、物的因素、空间的、动态的、静态的,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我们,所以我们的画是和这些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画的意韵和精髓体现在一种博大和深远的文化气韵之中,而和这些文化有关系的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学习。

  许多年过去了,太多的旧事渐渐模糊起来了。在中国画的学习过程中,传统的学习一直是习画者们思考的问题,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因为它代表了东方民族的艺术审美观念。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其实就是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在学习传统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创新。北方的博大、浑厚和南方的灵秀、细腻都时时吸引着我,它们的山水情出现在我的画中,传统和艺术创新时时出现于脑海间,我勤于思考着,不断寻找新的方向。

  我试图表现我最初的感觉,也寻找着以往的梦和幻觉或者潜意识的东西,但这些东西似乎飘浮于我的脑海和我的作品之上,如同生命像躯殻也像影子,更像梦幻。艺术的东西看得多了也就想得多了,个性化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艺术探索的结果,我努力想沿着这种似乎清晰的脉搏寻出点纵深处的什么影响来,但我却常常苦于捉不住我那快速跳跃的思维边际。感谢上帝使我一生和艺术相伴。

  我感悟大地给我带来无尽的营养,更动情于线条和笔墨带来的另类快感,也乐于这种常人体会不到的只有绘事者纔可感悟的绘画之美。我画中国画也有一段时间了,多年的磨练使我悟到了中国画的精神,懂得了笔墨线和意韵乃是中国画的精髓,当代中国画正在将传统和现代的各种艺术语言相互并融,已形成多元化的艺术氛围。在我的创作之外,平面设计、产品包装、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包括漫画、电影、电视等等其它艺术门类无不涉猎,让它们来丰富我的创作,丰富我的艺术和人生修养。

  今日的中国画,可谓面貌纷呈,有像中国画的,也有不像中国画的中国画,因此中国画的概念应该这样来定,就是用和中国画相关的材料所表现的绘画就是中国画。美术学院今天所进行的教育也应改革,中国画的素描就应该采用中国画的线面语言去画素描,学习艺术设计的就应该画结构素描而不应该多画调子素描,其它专业也应如此。这样才是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中国画已在许多年轻画家眼中早应该是另一番景象,传统的中国画需要研究、学习,现代西方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也需要研究和学习,两者的结合产生了今天许多像或者不像中国画的中国画,也正是这些正宗的和不像中国画的中国画在推动着中国画的发展。

  我画中国画不是像那种所谓正宗的中国画,而是从传统中吸收自认为好的东西和现代艺术观念结合起来创作的中国画。中国传统艺术十分丰富,如中国画家黄宾虹的画有许多人在学,八大、石涛等名家也有许多人在追,有的人则学得很好,将其精神和思想学来了。而有的画家学得不好,似乎很像某位大师,全然无自己的面貌可言。这样便是学死了,学得无自己的东西,学得和名家似乎相同,这是不能提倡的。

  艺术的生命是靠精神的创造来维持的。传统,作为某种人类的精神,始终会通过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体现出她伟大的生命力。学习传统又要不为传统的成规所囿,不要完全照搬传统的手法和表现形式描绘现代生活。对现代绘画过程中笔墨的形式应与传统保持其连续性,传统的精髓不能丢掉,更重要的是应有创造,有新的变化,不断有新的形式去补充、扩大造型艺术的领域,把文学、诗歌、音乐、雕塑、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建筑艺术等各方面的艺术精神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当我平静地坐在画桌前面对着一幅幅记録着我思想的画稿,所有的往事和所有印象像一幕幕梦幻般的电影一样涌上心头,如同进入了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中的金色秋林一般的灿烂无比,我觉得我有点莫名的冲动,人居然是那么容易就被感动。于是我渐渐清晰地看到了我那种冲动的背后那个坚实的支撑点。

  2004年9月于佛山

  (作者:刘新和)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