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记画家杨观松先生的学艺之道
杨观松,惠州市人,自幼酷爱书画。少时曾跟随惠州著名画家李长天先生学画,其好学、聪颖深得李先生的喜爱。时因家贫,宣纸也是可望不可及的事,还是李先生送纸、送笔。所送的画皆写上贤外孙学可,其喜爱的程度可见一斑。李长天是一位极其全面的画家,其山水人物、翎毛花卉,无一不精。杨观松对其作品都曾认真地临摹学习。只可惜史无前例的一场风暴,李先生被迫搁笔停画,学生也只好黯然离去。在文革中他并未放下手中的笔,出宣传栏、画宣传画、画毛主席像,为各单位画“毛主席去安源”的画也不下七八幅,这个时期涉足了水粉画、油画、装饰画,并练就了一手过硬的美术字,书法也大有进步。1975年,杨观松有幸以一名“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名额推荐到广东艺术学院(广州美院)进修。
他所学的专业虽然是包装装潢,但在文革肆虐近十年的文化沙漠中,能有如此的学习机会有如是久旱逢甘露,在学院得到麦华三、林凤青、刘露薇等教授的悉心教导,学业大进,麦华三教授的“三层十二级”的基础教学,也成为杨观松今天教育后辈学习书法的纲要。
熟悉杨观松的人都说他檏实、正直、平和。他不赶时髦,不追潮流、不追名逐利。他工作之余,砚田中默默耕耘,平平淡淡做人,老老实实画画。他的画亦如其人,清淡、厚道而不浅薄,含蓄而不张扬。
杨观松擅画花鸟,荷花是千百年来历久不衰的绘画题材,他没有把僵化的传统题材限定在模式的照搬与套用上,为了寻求突破,经常留连于惠州西湖的荷花亭中,或晨或暮,或风或雨,后来画家干脆家中种一缸荷,朝夕可以相对,作品《在雨中》、《夏梦》、《荷》都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这一古老的题材。有用墨酣畅淋漓的,有朦胧梦境中的,有滂沱大雨的。为追求那风雨飘泼的效果,他虽无废画三千,也是废纸一堆了。惠州学者杜法康观后即为此画赋词《画堂春》“滂沱雨打荷塘,水珠叶上声扬,荷池风怒水泱泱,翰墨春光。风疾红衣幌曳,雨中花蕊斜妆,丹青飘泼野庭芳,画意中藏。”
同道中朋友曾有戏语:“杨观松你是李长天学生,但你的画却无李长天的味道,这是为何?”此时他只微笑不语。是的,他认为天下之大,画派之多,人又何必要认定一家呢?学习先生的作品,应追求其笔意,其神采,他极不主张把自己纳入哪家、哪派,人有各种爱好,各种所长,无论书法与绘画,总之你觉得适合你的,你喜欢的都可以去学习、去研究、去发扬。所以他画画从无门户之见,书与画的创作能融众家之长,追求深厚、刚劲、苍拙、意境深遂的风格,他也感到长期从事包装设计的工作与绘画也是相得益彰,所以他很注意画画外的修养,绘画之余,坚持书法练习,“兰亭序”是他每日之课,放翁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学书至理,亦是学画之理。对画家来说三分技巧,七分修养与悟性。画家在孜孜以求,坚持不懈,愿他在人生的黄金季节不断迈向更高的艺术境界。
(作者:陶汝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