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艺海泛舟 乐亦融融



  在广东潮剧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管善裕先生家做客,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家随处摆放着的各类形态各异的“弥勒佛”像。在宽敞的会客厅里、电视柜上、壁橱里有主人搜集到的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以各类栩栩如生的人物工艺品居多,其中各式各样的笑呵呵的“弥勒佛”像尤为引入注目。不只如此,阳台上,画室里,都有或“站”或“坐”着的大肚佛像。主人的大画室足有三十平方,一个硕大的书架加上一张长长的大画桌占去了大部分的空间,墙上,便乐呵呵地立着一尊铜佛像:坦胸露腹,大肚子滚圆凸出,长长的耳朵,弯弯的眉毛,一如主人笔下的“弥勒佛”。

  1995年出版的夏季号《广东侨友》杂志曾专题介绍了管善裕先生的《弥勒佛》国画作品,广东省剧协作家黄心武以“得意处,但凭心领神会”为题,对管善裕妙笔塑造的弥勒佛给予高度称赞。1996年的该杂志又发表了管善裕的《雪梅观音图》,并附上著名潮剧剧作家李志浦先生的赞叹之诗:“欲从画里唤嗔嗔,淑气灵光绕此身。是圣是凡浑不辨,宜嗔宜喜适为邻。名媛香踏梅花坞,大士净居紫竹林。结伴同来吾扫径,皆缘善美一家亲。”

  其实,管善裕的国画题材以人物(如仕女、观音、弥勒佛)、花鸟(如梅、鹤、松)为主,走兼工带写、雅俗共赏、色墨并重的道路,长期的耕耘已形成了人见人爱的清新、典雅、大度的风格。他的国画人物仪容脱俗、神采奕奕,犹如他的人生态度一样从从容容。应该说,对于他来说,画画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精神世界里的一片纯净的蓝天。他原籍江苏无锡,196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设计系并分配到广东潮剧院工作。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委员,汕头市戏剧协会副主席,为潮剧的振兴做出了贡献,开创了潮剧管氏舞美艺术。在近四十年的舞美生涯中,管善裕独创和与人合作的潮剧舞台设计八十多台,代表作《荔镜记》、《张春郎削发》、《八宝与狄青》、《陈太爷选婿》、《岳银瓶》、《终南魂》、《葫芦庙》等脍炙人口,屡屡获奬。1980年管善裕访问泰国、新加坡回国后,著名画家林墉特作国画《雨声》,题款写道:“已未秋月善裕兄访南洋二国归至寸寸居一叙,兄乃江浙才人,能于余家乡戏潮剧竭其才智,殊堪敬佩,即奉是图以求教并志此行。”2000年5月份,广东省文化厅等五家单位特为管善裕举办了舞台美术设计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及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研讨会。专家们对管善裕抒情、优美、精细、典雅的艺术风格及重参与、重气势、重传神的创作精神给予瞭高度的肯定。

  身为广东潮剧院的舞美设计师且承担着繁重的行政职务,管善裕先生在近四十年的忙碌工作之余仍勤耕不辍,在国画艺术的天空里恣意翱翔。其独具神韵的作品也得到海内外艺术界的推崇。1992年,他应邀访泰,以《献寿图》礼赠潮籍侨领、大慈善家谢惠如先生,获得谢老的高度赞赏,当即邀请他在曼谷举办国画联展,并以10万铢泰币高价收藏了他的一幅弥勒佛作品。展出的大部分作品亦被泰国侨领和社会名流收藏。

  而他的作品更是在国内频频获奬,并被收入10多部大型画册;国画《知音》、《暗香浮动月黄昏》以及《达摩过江》入选《当代中国艺术》;国画《大度能容》、《献寿图》、《达摩东行图》、《山花》、《柴房会》等作品在参加各种全国性展览中都获得了优秀奬或金奬等奬项。1998年10月,“管善裕中国画作品欣赏展”在新加坡书法中心隆重举行,新加坡艺术总会会长李炯才先生和南洋艺术学院院长何家良先生特地为画展剪了彩。管善裕的作品把传统的笔墨技巧与西画的严格造型融为一体,因而造型准确,线条优美、形象逼真,既有古典的含蓄深沉,又极具现代气息而获得了参观者的好评。不少作品还被新加坡社团和著名人士所收藏。虽说管善裕的国画已得到海内外人士的珍爱,但他却很谦逊,他说:“我有时也搞不清自己的画是好是坏,我追求的是传统的美,一种让人特别是普通百姓能看得懂欣赏得来的画,雅俗共赏是我的创作原则。”

  对于工作,管院长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对于生活,他则是主张平平淡淡,随意从容,祥和、宽容是他的处世哲学。2000年退休后,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丹青艺术上。夫人陈丽璇是潮剧名旦,曾主演过《金花女》、《香罗帕》、《拾玉镯》等剧目,以细腻传神的表演和声情并茂的唱念见长。退休之后,1999年国际潮人节期间,剧院举办《潮剧界国际书画展》,她以一幅花鸟画参展,获得好评。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别看我的画不怎么样,老管每画完一幅画都让我评点呢。”女主人的话令人感觉到这个艺术之家的温馨与幸福。拜读管善裕的国画作品,随时可见慈眉善目的弥勒佛冲你呵呵大笑,此刻,你纵然愁云万缕,也便一扫而空。这应该是管善裕国画作品中独具神韵的地方吧!

  (吴小娟 汕头特区报记者)

  (原载《汕头特区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