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蓊郁华滋清隽檏茂——马汉斌中国画浅评



  近读《吕氏春秋》中的《察今》一章,其中说道:“古今之法,言异同典殊,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其所为欲同,其所为异。”又说:“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守法而弗变则悖”,所谓“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所述虽是论治国之道,但是天下事又何尝不是此理呢?至于画事,更需“笔墨当随时代”,更需要“法当于时变”,唯有如此,艺术传承才能有序、健康地发展下去。至于如何做到?一句话:“向生活索取艺术。”由此,我忽然想到了粤东潮阳画家马汉斌。

  马汉斌学有渊源,师承有序加上画路宽广,题材多样,这是马汉斌吸引画界注目的缘故吧。

  读马汉斌的画,第一感受便是画面扑来的鲜活而浓厚的生活气息。每一幅画我们都能从中体会到某种信息,那就是生活所赐予他的每一份感动都展现得淋漓尽致,酣畅饱满,这与许多笔墨精湛而了无生活感受的“南窗派”们的作品有着天壤之别。

  事实上,马汉斌有着深厚扎实的传统基本功,显然,十余年来的冷板凳他没有白坐。但,仅此,是不能显现马汉斌作为当下青年实力派画家的实力的。马汉斌深知中国画艺术探索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是传统,一是生活。不过,他对生活的索求似乎更多于对传统的索取。前者是创造自己,至于后者,多少是某种依赖,因为,对传统重在“法其所以为法”,而不是“法其所法”。否则,不仅有悖于法,而且有悖于事物的发展规律。马汉斌锺情现实中的山光水色、田庄农舍乃至一草一木,他都不厌其烦地反复描述,很显然,对于生活,他是十分投入和专注,反映到画面上,便少了许多传统的程式和符号,多了许多对生活的体悟和会心的、自己的话。纵观他的作品,无论是峰峦云烟、回溪峭嶂;抑或是古寺渔村、平沙浅渚:还是梅兰竹菊、翎毛虫鱼……无不透出清新华润、隽永檏茂的韵致,使观者如入天然之境,恬然快适、亲切宜人。

  中国画重在意境的建构,当然,意境有高下之分、浅深之别的。深邃的意境往往使人亲近、入迷,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对话。美的意境又往往来自于画家的“匠心独运”,至于“匠心”要全秉画家驾驭笔墨的本领。细读马汉斌的作品可窥其笔墨三味。其用笔往往直入强出而又起伏有致,吐纳分明,挥运之际,俱能笔依于形而迹化于象。其用墨又能浓淡相宜、苍润兼含而又浑然天成。其用色明快和谐而不失沉着生动,达到了色籍墨而浑厚,墨因色而华滋的效果。画中无有文人画的某些感时伤逝的酸调,有是只是藴籍着自信、乐观、健康、丰茂的情调。马汉斌十分自然地将自己的艺术气质、审美思想和独立的表现语言以及有感于现实世界的情结合化到点画之中、形诸于笔墨之间,赋子作品田园牧歌般的诗韵,使作品洋溢着一股浓郁沁人的乡野气息。

  马汉斌二十余年来如春燕筑巢般地默默构建自己的艺术王国,他勤于心思,敏于身行,善于从传统中汲取精华,从自然中采撷灵气。秉着对艺术的执着,马汉斌一定能再上层楼,进入到艺术的更高境界。

  2004年元月28日于青岛

  (作者:石寒 书画家、文艺评论家)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