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静谧之境 炽热之心——苏百揆的工笔画



  “热风吹过,芭蕉映蓝,蕉蕾透出嫩红,秋色习习,叶儿緑变金黄,蝉声由远而近”……《露珠润物细无声》,《蝉鸣秋叶》等画作,画家苏百揆以细腻丰富的感情和技法,把观众领入那亚热带诗意盎然的南国馨丽的秀色景致的韵律和音中去。

  在现代社会,人们似乎都处在高快节奏中,并致使很多人弃而不做没有急功近利的事。而百揆却一头扎在工笔画这“既吃力又不讨好”的古老画种里,沉住气、屏住气,尽心尽力去刻画,描绘,塑造,研探。长年累月,忘情地一笔一笔地去探讨这中国画传统的意识与技法,幷且逐渐形成自己的面貌。 

  在百揆的画中,静谧之景,静和之境,静静的南方空气和泥土的香味。然而,静静的水中,静静的花中,静静的草卉中却又听见鸭的欢跃、鸟雀的鸣叫、虫蝉的清音。这就像他的画是在静静的心境与恒心中耕耘,而藏觅着的却是百揆那炽热的心,对大自然生命热爱的跃动,对生机热土万物生长的亢奋。 

  对自然,对工笔,他是这样的热爱和执着,这当然同受其父——岭南派著名画家苏卧农的影响有关,小时候,百揆受父亲耳濡目染,朝呵冻砚,晚读诗书。一丝不苟地刻画一花一鸟、一木一石,画熟了园中的芭蕉,荷塘,杨桃,枇杷;后毕业于华南艺大中国画专业。他以一片素静的心境去创造他的作品,既反映了大自然的生机形象,也同时是反映了画家的精神境界,在社会滚滚的商品大潮中,宁静致远、心平气和地默默地耘作在工笔画的田园里。

  然而,百揆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追求。他在自身的艺术感受上有新的目标,因而同时有新的成果。他的实践在前人的基础上,强调个人对南方生活气息的把握和感受,对饱满构图有其特殊的体会。从而让审美感受与自然景象相契合。写至此,得一词赠之:

  十六字令·读百揆工笔画

  天,鸭语村头野卉鲜。心尤静,寂恬写诗田。

  甲戌秋于望苍斋

  (作者:梁照堂 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画院理论部主任、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