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冼玉清先生与南州书楼二三事



  为纪念冼玉清先生诞生一百一十周年,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于2005年10月举办冼玉清先生学术研讨会。我虽忝为文史研究馆馆员,然而并非专家学者,更谈不上研究先生之学术文章,只是先生与我家关系非浅,彼时余虽年少,但目睹耳闻也略知点滴,现写出来,作为此次研讨会叼陪末席的一点资料吧。

  先生是1918年在岭南大学附中念书时认识我祖父徐信符的,对于这个不同凡响的才女,很快就引起先祖父的注意,先生在岭南大学读书至毕业后在岭大任教期间,一直对祖父十分尊敬,经常问道解惑,并常到南州书楼(先祖父的藏书楼)翻看古籍。先祖父嗜书如命,家人未得其允许是不准随便踏进书楼,小孩子们更是楼梯也不准踏上,但先生却是除家人外唯一有书楼钥匙的人,可随时来看书抄书。南州书楼藏书虽多,但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书目,当时先生自告奋勇提出,先把有关广东的书目整理出来,其它的一步步再来校理。自此先生课暇即到书楼钞写书籍。有时披阅竟日,其间常拿一布包包着一些点心作为午餐。先祖父曾请她在家吃饭,不要客气。她与我祖父说鉴阅群书是其最大的乐趣,如果为吃饭而打断此雅兴则大煞风景也。因之她在南州书楼观书期间,佣人们开了大门就去泡茶,先生自己开门进书楼,佣人放下茶水就退出,剩下她一个人在书楼翻阅典籍,兴尽又悄悄地回家去了。在此数月时间内从没在我家吃过一顿饭,留宿过一天。1935年6月先生所撰的《南州书楼所藏广东书目》刊于广州大学《图书馆季刊》,以后先生因病,遂暂停至书楼看书了。

  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先生与信符公均避祸香港同任教职,并同时参与1941年在香港举办的《广东文物展览会》筹备事宜。

  解放后,先父汤殷公滞留香港,玉清先生在穗,但亦保持联系。解放初期(约1951年底)有人传言南州书楼内藏有大量反动书籍,当时派出所派人来检查,搜出先祖父收藏的各种报刊,其中有光绪戊戌至民国十年之上海《申报》、《时报》、全份无缺之广东《羊城报》、《岭海报》等等;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报上偶有登载内战时对共产党污蔑的报导,当时这些事也不是小问题,因而全部报刊被没收,书楼也被封起来了。家中只是老弱妇孺,故惊慌不巳,即打电报给父亲,看如何应对。先父在港与各兄姐们商议之后,即去信玉清先生请教如何处理。先生接信后,即为此事奔走,后,找到曾为校友,当时任广州市长的朱光同志,在朱光市长的干预下,南州书楼才解封了,除《申报》、《时报》已烧毁外,其它都发还我家。故家中各人均很感激先生。

  后来,玉清先生又多次动员父亲回穗,在先生之动员下,父亲终于由港回穗定居了。以后先生陪同朱光市长常到书楼浏览藏书,并希望能把藏书全部献出,但因此藏书并非我父独有,然又难却玉清先生好意,在征得港澳亲人同意下,让出部分藏书与中山大学及中山图书馆。

  在我的记忆中,先生个子不高,挽着一个小小的发髻,穿着一袭宽松的旗袍,温文儒雅,对每人都很亲切。父亲称她为冼姑,教我等称她冼姑婆,她坚决反对,她认为我祖父是她老师,父亲与她是平辈,故此不让我们叫她姑婆,她称我父亲为世兄,父亲一直尊称她为“冼姑”,而且“冼姑”已是大家对她的共称,后来我们全家上下都称她冼姑。冼姑虽然出身于富裕家庭,然而一向自奉甚俭,生活简檏,甚至近乎吝啬,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但她从来不愿占人便宜。在1959年至1960年经济困难时期,我家前座出租,作了饭店,所以我们经常可优先购到食品。那时父亲每星期都骑自行车到中山大学,看望陈寅恪先生和冼姑,顺带一些炖品给两位老人家,冼姑知我家人口多,每次都问家中的孩子有没有得吃,知道我们尚可买到时才肯收下,而且一定要付钱(那时每盅炖品只是五角钱),如果父亲不收钱,她是坚决不吃的。所以冼姑虽然生活简俭,但对人从不马虎,还资助过不少困难的朋友,大有助人为乐儒者之风。

  在学术方面,冼姑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她造诣深厚,涉猎甚广,特别对广东文献方面的研究,更独有见地。为著名文人骚客的史迹、鉴藏、藏书等等方面写了不少在学术上有份量的文章,诗词方面她也得到当时很多名人“不假雕饰,自饶机趣”、“用字遣词,很有水平”的赞叹;在广东省文史馆收藏的玉清先生画作中,一股清雅淡然之意跃现纸上,从中可看到作者雅淡之笔法和不流于俗的品味。

  最后我想提到的是:玉清先生还关注到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说唱歌謡——粤讴,她作了大量系统的收集、分析、研究。这是前人从未有做过的,她不是从音乐和娱乐的角度,风花雪月的情调来看侍这些俚俗文学,而是借“搜集这一类反映当时政治生活的作品,作为研究中国近代革命史和文学发展史的印证和补充。”“粤讴这一活泼、富有战斗性的文学形式和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风格,在过去民主革命时期,它能为当时政治服务,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在今天更应该也更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服务。”她是以敏鋭的政治角度来分析理解晚清后近百年来的粤讴,展示出了它在不同情况不同时期反映的社会活动和革命斗争。从她搜集起来并加以分析结集的作品来看,很少是才子佳人的题材,主要是反映当代的政治问题,对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欺压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财富,反封建统治等等有积极社会意义的粤讴,她都作了详细的分析评论。从这些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玉清先生絶不是一个钻进故纸堆中研究广东文献的历史学家,而是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女学者。冼姑的辛勤治学精神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1953年她专门上北京在图书馆抄书两个月;1957年年巳62岁的冼姑,在杭州浙江图书馆,看到善本甚多,结果花了一个月时间,把广东人的著作做了提要,这种重视资料搜集,研究以至废寝忘食的学者,是值得我们钦佩的,正如秦牧先生评价她是:近百年来无妇女能超越的岭南杰出女诗人,国学学者、文献专家是十分恰当的。

  (作者:徐家凤 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