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对于中国人、华人来说,是那么的充满诱惑,因为那是引发自豪的心脉,冲刷屈辱的甘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多少代为了国家民族的生存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中国人、华人的梦想。现在,我们似乎已经站在了盛世的门槛,真切地听到了盛世那恢宏的潮声。
面对盛世门槛,聆听盛世潮声,甚至有点迷茫,好像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不应该这么快就接近自己的身旁。因为笔者在八十年代初读大学的时候,对现代化还祗是一种非常遥远的憧憬;九十年代初笔者到美国和日本采访的时候,还感叹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物质文明方面的巨大差距;在《中国评论》月刊创刊至今不到十年的时间,早期最经常接触到的词是「韬光养晦」,然后是「宏观调整」,再后是「重拾上升轨道」,其后是「二十年机遇期」,现在则是更多地是「负责任大国」、「贸易摩擦」、「全球能源战略」;而从国家发展战略上,从鼓励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要「营造和谐社会」,从强调「不结盟、和平共处」到要「营造和谐世界」——这期间,一个悄悄出现并不断充实强化的词汇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评论》月刊从二○○○年末开始准备有计划地系列刊登名人专访,可以说恰巧与中国经济重新步入上升轨道踏正节拍。从大的历史背景看,中国大陆在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宏观调控之后,经济增长再度达到百分之八以上,而且这个势头沛然不可复御。可以说,从那时开始,世界面对经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依旧动力强劲的中国经济,逐步将「人民币必将贬值」、「谁来养活中国人」、「中国崩溃论」等高分贝杂音渐渐降低,取而代之的是「人民币必须升值」、「中国经济威胁论」等无奈甚至有些无赖的言论。而今,中国大陆的GDP 已经名列世界第四,世界贸易总量名列世界第三,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中国大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
对于「民族复兴」这样一个宏大的目标,笔者也颇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祗因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总感到这个目标虽然极其诱人,但距离我们这一代人,似乎过于遥远。而今天因为编辑出版这本《两岸四地精英访谈录》,笔者细读这些年所采访过的约百位专家学者的言论,竟然深深地体会到,我们正走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之上,我们正参与着民族复兴的重要过程,我们正营造着中华民族的繁盛之世。按照日本专家的算法,到今天中国经济已经高速持续增长了二十七年,创造了超过日本、「四小龙」当年高速成长的持续期,是新的「世界纪録」;并且正处于新一轮高速增长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令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艳羡,也让有些国家或地区心存妒忌甚至感到恐惧。
这种创造了「世界纪录」的长期持续高速增长,绝不是任何一个单独因素所能够造就并维持的,它是中国两岸四地人民乃至世界各地华人无数种合力的结果。
对照两岸四地这些年的政治经济大背景,悉心体会此次纳入这本专访集的两岸四地几十位政、经、学界精英的言辞,笔者可以说重探了中国崛起的脉搏,也意识到了未来强劲的潜能。而这个脉搏,这种潜能,是两岸四地的中国人包括这些被访的精英们,用自己的心、自己的血所表达出来的「精、气、神」。
由于这些精英人物访谈涉及的面比较广泛,这些精英又是在不同的领域成就着不同的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各尽其力,所以笔者苦思良久,还是想用「共襄复兴」这个词,来概括这本《两岸四地精英访谈录》的总旨。
「共襄复兴」,听起来的确是有些空泛。但是如果将这本《两岸四地精英访谈录》所涉及的人和事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背景之下,我们便可以真切地感觉到两岸四地这几十位经济、学术、政治英才,他们各有所长,各有建树;其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又的确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各展其才、各尽其力。
或许有一天,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能够亲身体会「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意境。在不知不觉之中,中国人自鸦片战争以后梦寐以求的中华民族的盛世,祥和、鲜活而灿烂地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王平
2006年12月16日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